行业动态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支持上期所在境外设立交割仓库
发布时间:2017-10-12  浏览次数:721

2017-10-12 来源:期货日报

    期货日报10月12日报道:上海市政府新闻办11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上海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发挥桥头堡作用行动方案》(下称《行动方案》)相关情况。《行动方案》提出,要加强上海金融市场与沿线国家(地区)双边和多边合作,支持上海期货交易所在境外设立交割仓库;建设上海“一带一路”能源和碳交易市场,尽快推出原油期货。

    据了解,上海在开展广泛深入调研、加强与国家部委对接的基础上,制定形成了《上海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发挥桥头堡作用行动方案》,并已经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这一行动方案是在上海近年来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坚实基础上,加大推进力度的升级版。

    期货日报记者了解到,经过近几年的不懈努力,上海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金融合作方面,在国家部委支持下,上海加快金融市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的双向开放和互联互通,确立了以自由贸易账户体系为基础的跨境金融服务制度,对“一带一路”建设支撑的金融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具体表现在:


    金融市场国际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上海黄金交易所分别同迪拜黄金与商品交易所、匈牙利布达佩斯证券交易所签署了合作备忘录,授权对方挂牌以“上海金”计价的期货合约,实现了“上海金”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首发。截至今年8月底,上海黄金交易所已有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的国际会员12家,约占其国际会员总数的近20%。

    人民币跨境业务迅速发展。建立了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一期已经上线运行,首批19家境内中外资银行参与,将为人民币国际化和把上海建设成为全球人民币跨境支付和清算中心发挥重要作用。同时,积极探索在上海自贸区开展人民币境外贷款、跨境人民币双向资金池等创新业务,截至目前,累计已有678家企业开展跨境双向资金池业务,资金池收支总额约8650亿元。

    金融机构集聚效应明显。近年来,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全球清算对手方协会、中国保险投资公司、国家开发银行上海总部等一批与“一带一路”建设有关的国际型、总部型、功能性的金融机构和组织,相继在上海成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外资银行也积极来沪设立分支机构。截至今年8月底,上海共有来自15个“一带一路”国家(地区)的5家法人银行、13家外资银行分行和11个代表处,在沪“一带一路”国家(地区)银行的总资产规模约2122亿元人民币,占上海辖内外资银行的14%,同比增长近49%。

    在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发改委巡视员王思政介绍了《行动方案》的主要内容。《行动方案》共8个部分,明确了上海在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桥头堡作用的功能定位、实施路径,尤其是聚焦六大专项行动,提出了60项实实在在的行动举措。

    其中,金融开放合作专项行动共提出了10项举措,要把握国家金融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机遇,在风险可控前提下,依托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创新,对接“一带一路”金融服务需求,加强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联动,目标是把上海建设成为“一带一路”投融资中心和全球人民币金融服务中心。

    围绕企业普遍关心的跨境资金汇兑问题,《行动方案》提出,要加快推进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二期建设,打造人民币跨境支付和清算中心;进一步拓展上海自贸试验区自由贸易账户功能。围绕全面对接企业的投融资需求,要完善面向“一带一路”的投融资服务体系,支持沿线国家(地区)在上海发行熊猫债等人民币证券产品,支持境内外优质企业利用上海资本市场发展;加大开发性和政策性金融支持力度,争取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加大对通过上海开展“一带一路”项目的贷款支持。围绕拓展金融市场开放度,要加强上海金融市场与沿线国家(地区)双边和多边合作,支持在沪金融市场与沿线国家(地区)交易所、登记结算机构间的双边业务和股权合作,深化黄金国际板建设和“上海金”定价机制,支持上海期货交易所在境外设立交割仓库;建设上海“一带一路”能源和碳交易市场,尽快推出原油期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