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场内场外市场 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发布时间:2017-08-02 浏览次数:905
2017-8-2 来源:期货日报
期货日报8月2日报道:7月29日,由大商所联合鲁证期货组织的“期货服务实体经济齐鲁行”(下称“期货齐鲁行”)第四站活动在山东省省会济南市举行,山东省金融办、济南市金融办以及济南市产业企业代表参加了此次活动。
当前,国内经济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产品转型升级关键时期,实体企业对于复杂、多样化的风险管理需求日益强烈。“然而,部分实体企业对期货市场的认知度不高,无法熟练运用期货工具进行风险管理。”鲁证期货副总经理刘运之表示,就山东而言,虽然近年来山东省期货市场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但总体而言,相比广东、浙江等期货市场较为发达的省份,山东期货市场规模与经济发展水平并不匹配,实体企业参与期货市场的程度还有待提高。“特别是济南市的实体企业参与更少。”刘运之说。
山东省是我国的经济大省,也是玉米、玉米淀粉、油脂油料、鸡蛋、胶合板、纤维板、焦炭、焦煤、铁矿石等品种重要的生产、消费、物流集散地区。据了解,2015年济南市提出“打造‘四个中心’、建设现代泉城”,即:打造全国的区域性经济、金融、物流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与山东经济文化强省相适应的现代泉城的发展目标。其中,建设金融、物流中心与期货市场有着紧密的联系。据介绍,截至2016年年底,大商所在山东共设立了41家交割库,涉及品种11个。2016年,山东期货成交量占全国市场份额的4.11%,位列各省区第8位。
“作为专业的风险管理机构,服务实体经济不仅是自身职责所在,也是助力山东实体经济发展、助推济南市产业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举措。这也正是我们举办‘期货齐鲁行’系列活动的重要原因之一。”刘运之说。
目前,国内已上市52个期货品种,其中商品期货47个。“这47个商品期货品种覆盖范围包括农产品、有色金属、黑色金属、能源化工领域,涉及20多个产业链,涉及成规模现货企业近30万个。”北京工商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胡俞越在会上表示,期货市场在贸易定价、资源配置、提升产业竞争力、风险管理方面功能发挥良好。“‘点价贸易’、基差交易已经成为国内外大宗商品贸易的主要方式;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可以为实体经济的生产经营以及投资决策提供价格信号,企业通过套期保值能够实现更为稳定的经营。此外,例如豆粕、油脂油料、铁矿石等成熟品种所在整个产业链都积极主动地运用期货市场进行风险管理,实现了企业的持续稳定有效益的发展,从而达到‘一个成功的品种做强一个产业’的目标。”胡俞越说。
事实上,期货市场经过二十多年的创新发展,服务实体经济的业务框架模式已基本建立,工具日益丰富,业务模式日趋完善。场内业务包括利用期货、期权两种工具,场外业务则可以利用场外期权、“保险+期货”或通过期货风险管理公司进行风险管理。企业不用进入场内市场就能进行多元化风险管理。大商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大商所建立了涉及大豆、铁矿石、鸡蛋等品种的产业培育基地,推出仓单串换等新的市场服务模式,深化了“保险+期货”、场外期权的试点,今年还增加了基差点价的试点活动,期货服务实体经济的渠道不断拓宽。
“近年来,山东省金融业对山东省经济发展的保障、引领、带动作用日益增强。‘期货齐鲁行’系列活动对于推动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期货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以及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有着重要作用。”山东省金融办证券与资本市场处副处长李继干表示,下一步,山东省金融办将进一步深化省政府与大商所的战略合作,在推动服务实体经济以及市场培育方面进一步加强合作。“提高企业对于期货这个风险管理工具的认知能力。此外,还要推动在山东省内设立更多的期货交割库,带动山东省的物流行业的发展。”李继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