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重塑长江经济带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格局
发布时间:2019-05-23  浏览次数:858

                               2019年5月23日  来源:中国矿业报

2018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明确指出,以长江经济带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正确把握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构筑高质量发展高地,既是党和国家赋予长江经济带区域发展的战略使命,也将成为长江沿线各地方的行动自觉。

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德国提出的“生态现代化”概念,就将存在于发达市场经济之中的现代化驱动力与一种“通过生态环境技术革新而达到更加环境友好型经济的发展”的长期要求连接起来,并在政策层面得到了广泛认可与应用。“生态现代化”作为一种以市场为基础的解决方案,已经成为具有可操作性的生态环境政策方法,使生态环境-经济“双赢”成为可能。但是,“生态现代化”也存在满足于市场化、仅追求“双赢方案”的“眼下成果”的可能风险,不足以解决长期性生态环境干扰的预防问题。如果不将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协同管治纳入一个结构性解决方案,将难以实现最终的“双赢”。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山”理念,为我们统筹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也为中国“生态现代化”开辟了新路径。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与人们高质量的生活需求等,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矿产资源产业发展面临诸多调整,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效益的传统产业发展方式终将被淘汰,而新能源、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将成为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中的重要支撑。重塑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布局,提高矿产资源的保障能力与现代化治理能力,是新时代的新要求。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以创新理念转换矿产资源产业发展新动能,以协调理念构建矿产资源开发新格局,以绿色理念开辟矿产资源持续利用新途径,以开放理念拓展矿产资源合作发展新空间,以共享理念实现矿产资源惠民利民新成效,促进矿产资源结构与产业发展更匹配、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布局与区域高质量发展更协调,是深化矿产资源领域改革的政策取向,也是中国“生态现代化”的落地之举。

长江经济带战略性或新兴矿产资源优势明显。其中,页岩气、地热等新型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前景好,锂、稀土、钒、钛、钨、锡等战略性矿产资源储量丰富,为打造清洁低碳能源产业带,助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是支撑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有利条件。据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资料,长江经济带页岩气可采资源量为15.5万亿立方米,占全国62%,集中分布在长江经济带的重庆涪陵、四川长宁-威远、云南昭通、湖北宜昌及恩施等地。目前,重庆涪陵、四川长宁-威远已建立页岩气开发国家示范基地,年产能超过100亿立方米;2020年左右,页岩气产量可达到200亿立方米,2030年产量有可能实现800亿~1000亿立方米,预计超过全国天然气总产量的30%。长江经济带11个省会城市规划区浅层地温能的潜力巨大,每年可利用热量折合标准煤2.0亿吨。若采用地源热泵系统充分开发利用浅层地温能,每年可实现夏季制冷面积24.6亿平方米,冬季供暖面积44.2亿平方米,可减排二氧化碳1.66亿吨,经济、环境与社会效益显著。另外,长江经济带战略性矿产资源稀土、钛等储量占全国80%以上,锂、钼、钨、锡、钒等资源储量占全国50%以上。

但是,长江经济带横跨东中西三大地势阶梯,地貌单元多样,地质条件复杂,活动断裂、岩溶塌陷、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地面沉降等地质环境问题突出;长江经济带现有矿山5.4万多座,大中型矿山仅占7%,严重影响周边生态环境。截至目前,固体废弃物存量达80多亿吨,年排放废水近30亿立方米,国土开发强度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矿产资源开发利用面临重大风险与挑战。

为此,长江经济带矿产资源产业布局必须主动适应新时代的新任务、新要求,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经济带建设“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重要指示,遵循“两山”理念及“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指导思想,以建成生态优美、生活宜居、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黄金经济带为长远目标,既要结合区域产业演化规律,发挥好区域内战略性或新兴矿产资源的优势,提高其保障能力;又要平衡矿产资源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统筹考虑矿产资源空间与时间的优化布局,以长江的资源环境生态承载力评价与监测为重点突破口,按流域建立一套统一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与预警机制,动态跟踪矿产资源产业布局问题。一是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提高矿产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水平,已有企业确实负起社会责任,加大污染治理恢复力度,新建企业提高环保新门槛;二是坚持矿产资源产业“点上开发、面上保护”“开发一点、保护一片”的高起点原则,统筹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提升长江黄金水道的功能,构建分工明确、全面管控、高效规范、辐射全国的多层次区域矿产资源市场;三是从源头提出生态环境修复与保护的整体预案和行动方案,持续加大河湖、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推动“三水共治”,强调协同发展,形成互相连通、互为补充的生产、生活、生态“三生一体”多层次复合型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新格局。△

(本文系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大精神国家社科基金专项“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研究”(18VSJ037)阶段性成果;作者系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环境经济研究中心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