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价触底反弹钢企超80%扭亏为盈
发布时间:2016-11-07 浏览次数:708
2016-11-7 来源:上海金属网
终于扭亏为盈,对大部分钢企来说是一件扬眉吐气的事,但后市诸多不确定因素仍让钢企如履薄冰。
数据显示,截至11月2日,已有35家上市钢企(按申万一级行业分类)披露了2016年三季报,其中29家盈利、6家亏损,盈利率超过80%,亏损面不足20%;而在去年同期,35家钢铁上市公司中亏损企业超过60%。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屈秀丽认为,钢材价格的触底反弹,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企业经营状况、缓解了行业困难,但钢材价格短期内的剧烈波动也对企业生产经营和行业平稳运行带来了较大冲击和不利影响。
盈利钢企超80%
受益于去产能的有效实施以及二季度以来需求面的复苏,钢铁行业第三季度业绩持续改善,大部分上市钢企摆脱了连续亏损的窘境。
数据显示,35家上市钢企1-9月合计实现营业收入7418.88亿元,同比下降1.74%,降幅较半年报大幅收窄;实现净利润92.81亿元,同比增长147.3%,而去年同期亏损196.2亿元。数量方面,35家主要钢铁上市公司中有29家盈利,占比约82%,6家亏损,占比约18%,盈利公司数较去年同期翻倍。其中,宝钢股份以55.97亿元的净利润领跑同行,鞍钢股份(9.77亿元)、河北钢铁(9.33亿元)、太钢不锈8.42亿元)、马钢股份(7.59亿元)则紧随后4位。而重庆钢铁、华菱钢铁则继续亏损,不过已有所减亏。
钢企扭亏为盈,直接受益于钢价的快速上涨。据屈秀丽介绍,到9月末钢材综合价格指数为75.56点,比年初上涨了19.19个点位、涨幅34.04%,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14.37个点位、涨幅23.48%,比4月末的高位相比回落9.1个点位、降幅10.75%。
在煤价疯涨,钢企扭亏为盈、效益提升的背后,是今年以来钢铁行业去产能的执行力度。
此前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政策司副司长辛仁周曾透露,今年前9个月,全国钢铁企业退出产能共4000万吨,已完成全年去产能4500万吨目标的90%。
屈秀丽称,回顾今年钢铁行业的运行情况,可以简单概括为:钢铁行业积极化解过剩产能,严控生产总量,全国粗钢产量有所下降,但市场仍处于供大于求状况;钢材价格触底反弹明显回升,但目前仍处在相对低位;钢铁行业采取措施大力降本增效,钢协会员企业实现扭亏为盈,但整体效益低下的困难局面没有根本性改变。
市场仍供大于求
虽然随着钢价的上涨,大部分钢企扭亏为盈,但钢市供大于求的局面显然并未彻底改观。
屈秀丽称,全国钢铁产量虽有所减少,但从总体来看,当前我国的钢铁生产水平仍然处于较高水平,市场供大于求的状态仍未扭转。
今年4月和6月份,全国粗钢日产水平在粗钢产量累计同比分别下降2.3%、1.1%的情况下,先后创下231.40万吨/日、231.57万吨/日的历史记录。此外,今年各月粗钢产量的累计同比下降幅度,还呈现出逐月收窄的趋势——从1-2月到8月,全国粗钢产量的累计同比下降幅度从5.7%逐渐收缩到0.1%。
“这说明,在全国钢铁去产能、控产量的大趋势下,依然有极少数企业在逆势而为、加码生产。”屈秀丽认为,从销售利润率来看,钢铁行业整体水平目前还只有1.22%,在工业行业中仍处于较低水平。另外,还存在26家亏损企业合计亏损168.31亿元的现实。因此,从总体上看,钢铁行业效益低下的困难局面还没有根本改变。
而对于第四季度,屈秀丽认为,随着钢材市场逐步进入消费淡季,钢材价格难以大幅上涨,钢铁行业的经营形势不容乐观。屈秀丽同时认为,成本呈上升趋势也给钢市带来压力,8、9月份以来,焦炭、煤炭价格大幅上涨,铁矿石价格近3个月总体上也保持小幅回升态势。
据统计,现阶段来看,随着煤焦价格大幅上扬(年初到目前涨幅125%,铁矿石只有46%),铁矿石和焦炭在钢材(螺纹钢)中的成本占比分别变为32.7%和32.9%,焦炭的成本比例超过铁矿石,成为钢材成本中占比最大的一块。
屈秀丽同时担忧,今年以来钢材出口虽有所增长,但贸易摩擦频发、出口难度进一步加大;另外钢铁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仍较突出,债务风险不断加大,也将给钢市带来压力。
不过,目前政府一直在为解决钢企融资问题和债务问题寻找合适的支持政策。
10月26日,国务院同意建立由发改委牵头的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将负责研究拟定《国务院关于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的意见》相关配套文件、组织开展市场化银行债权转股权试点等十个方面的工作。
广发证券分析师认为,债转股研究正式提上日程,债转股方案落地预将提速,钢铁企业杠杆率切实降低可期。盈利水平或是推动钢铁行业去产能的突破口,在下半年盈利无法持续改善的前提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程或将加速落地,过剩产能有望加速“出清”。
不过光大证券(17.180,-0.17,-0.98%)分析师王招华则认为,从近期来看,四季度钢铁将逐渐步入消费淡季,在目前钢价经过一定的上涨后,冬储对钢铁需求的提振难度加大,需求是否延续好转态势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