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呼吁维护钢铁产业链均衡发展
发布时间:2016-10-10 浏览次数:617
2016-10-10 来源:中国冶金报
中国冶金报10月10日报道:9月22日~23日,第十六届中国钢铁原料国际研讨会在大连召开。与会的国内外代表认为,当前全球钢铁业处于深度调整期,应共同面对产能过剩问题,维护钢铁产业链的均衡发展。
此次大会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和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冶金行业分会共同主办,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顾建国、副会长王利群,澳大利亚驻华大使安思捷(JanAdam),大连市副市长刘岩,大连商品交易所党委书记、理事长李正强,宝钢、河钢集团、新日铁住金、浦项(Posco)、淡水河谷(Vale)、力拓(RioTinto)、必和必拓(BHBP)等国内外钢铁生产企业和矿山企业代表,以及贸易商、相关金融机构代表参加了此次大会。
全球钢铁业进入深度调整期
王利群表示,随着全球经济增速放缓,钢铁需求减弱,钢铁产能过剩矛盾突出,全球钢铁业进入深度调整发展的新阶段。
“2015年,全球粗钢产量结束了自2010年以来的增长态势,出现了粗钢产量逐月同比下降的态势,表明全球钢铁市场需求不旺。”他说,在全球前十大产钢国中,除印度外,其他国家去年的粗钢产量均同比下降。根据世界钢铁协会公布的数据,2015年全球粗钢产量减少2.9%,今年8月份产量同比增加1.9%(为1.341亿吨),前8个月产量同比减少0.9%(为10.65亿吨)。
在钢材消费方面,2015年全球粗钢表观消费量为15亿吨,比2014年减少约3%,主要消费国的表观消费量大多同比减少。从价格方面来看,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钢材价格连续4年呈下降趋势,直到今年2月~3月份才出现理性的回归,钢铁产量也出现反弹。
不过,王利群指出,价格的回归非常脆弱,需求和产量的阶段性增长也不代表调整的完成,产能过剩和需求增长放缓的压力犹存。以中国为例,尽管中国钢材综合价格指数(CSPI)自去年12月份54.48的最低点已反弹至今年8月份的74点左右,相当于去年3月、4月份的水平,但仍比1994年(100点)时低了将近1/4。
宝钢股份总经理助理纪超认为,在经历了高速发展的10年后,随着中国经济结构不断调整,中国GDP(国内生产总值)和投资耗钢弹性呈减弱趋势,未来一个时期,钢铁业必须适应“减速、稳步前进”。
世界钢铁协会原料委员会主席、新日铁住金原料采购部常务执行总裁KazuoTanimizu认为,全球经济进入适度增长阶段,中国经济呈现L型增长,中国钢铁消费正在缓慢下降,未来的增长将来自印度和东南亚、中东地区。
化解过剩产能须全球共同应对
安思捷表示,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和应对气候变化给钢铁行业带来了挑战,中国经济由投资驱动向消费驱动转型也需要一个过程。她同时强调,钢铁产能过剩是全球性问题,需要全球共同来解决。“在当前经济环境下,需要更加透明和更加自由的市场,要避免贸易保护主义,那只会增加消费者的成本。”她说。
王利群也强调,全球已达成共识——钢铁过剩产能的形成是个长期过程,产能过剩是市场经济发展进程中必然出现的一个阶段性现象。中国是钢铁生产大国、贸易大国、消费大国,更是负责任的大国,提出5年内化解1亿~1.5亿吨过剩产能的目标一定会实现。
据河钢集团副总经理张海介绍,河钢集团积极践行去产能政策,今年上半年,该集团粗钢产量同比减少约9%(为2202万吨),钢材产量同比减少约5%(为2120万吨),降幅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纪超则表示,2016年~2018年,宝钢将压减生铁产能357万吨,压减粗钢产能不少于920万吨。
数据显示,2011年~2015年,中国累计淘汰了落后和过剩粗钢产能9000万吨,今年1月~7月份,已完成化解过剩产能年度目标任务4500万吨的47%。此外,钢铁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已连续两年下降,2015年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11%。
钢企和矿山合作大于博弈
王利群表示,钢铁产能过剩已使矿山企业出现了分化,优势企业越来越强,结构调整效果明显。他希望矿山企业、钢铁企业、贸易公司共同维护铁矿石市场有序、稳定的定价体系,避免出现大的价格波动,给产业链均衡发展带来不良影响。“钢铁行业上半年出现了钢材价格理性回归和效益好转的情况,预示着钢铁产业链出现均衡发展的良好苗头。这种形势来之不易,需要产业链各方共同维护。”他强调。
KazuoTanimizu也认为,目前,钢铁企业和原料供应商都面临着非常艰难的商业环境,这两个市场密切相关,如果没有健康的钢铁市场,原料市场就不会获得改善。“中国正在实施钢铁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做法,有利于钢铁和原料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他说。
纪超也表示,钢企和矿山谁也离不开谁,合作大于博弈,应基于共赢的目标实现共同发展。
对于已有矿山提出改变长协定价至“指数+溢价”的模式,FMG首席执行官潘纳威(NevillePower)表示,作为市场定价(机制)的追随者,FMG一直致力于自身竞争力的提高,努力降低产品成本。“价格短期会有波动,但长期来看,还是围绕铁矿石本身的价值在变化。指数已经反映了铁矿石的价值,是目前最好的定价模式。”他告诉《中国冶金报》记者。
王利群认为,各国钢铁产业与国外矿山企业的紧密度更高,已形成相互依存发展的格局,这也就更需要上游矿山企业能够立足整个钢铁产业链均衡发展,努力形成钢铁产业链合理的价格传导机制。
“四大矿山产量持续增长,占海运铁矿石贸易量的比重越来越高。这也意味着,四大矿山在维护钢铁产业链均衡发展方面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王利群强调。
此次大会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和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冶金行业分会共同主办,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顾建国、副会长王利群,澳大利亚驻华大使安思捷(JanAdam),大连市副市长刘岩,大连商品交易所党委书记、理事长李正强,宝钢、河钢集团、新日铁住金、浦项(Posco)、淡水河谷(Vale)、力拓(RioTinto)、必和必拓(BHBP)等国内外钢铁生产企业和矿山企业代表,以及贸易商、相关金融机构代表参加了此次大会。
全球钢铁业进入深度调整期
王利群表示,随着全球经济增速放缓,钢铁需求减弱,钢铁产能过剩矛盾突出,全球钢铁业进入深度调整发展的新阶段。
“2015年,全球粗钢产量结束了自2010年以来的增长态势,出现了粗钢产量逐月同比下降的态势,表明全球钢铁市场需求不旺。”他说,在全球前十大产钢国中,除印度外,其他国家去年的粗钢产量均同比下降。根据世界钢铁协会公布的数据,2015年全球粗钢产量减少2.9%,今年8月份产量同比增加1.9%(为1.341亿吨),前8个月产量同比减少0.9%(为10.65亿吨)。
在钢材消费方面,2015年全球粗钢表观消费量为15亿吨,比2014年减少约3%,主要消费国的表观消费量大多同比减少。从价格方面来看,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钢材价格连续4年呈下降趋势,直到今年2月~3月份才出现理性的回归,钢铁产量也出现反弹。
不过,王利群指出,价格的回归非常脆弱,需求和产量的阶段性增长也不代表调整的完成,产能过剩和需求增长放缓的压力犹存。以中国为例,尽管中国钢材综合价格指数(CSPI)自去年12月份54.48的最低点已反弹至今年8月份的74点左右,相当于去年3月、4月份的水平,但仍比1994年(100点)时低了将近1/4。
宝钢股份总经理助理纪超认为,在经历了高速发展的10年后,随着中国经济结构不断调整,中国GDP(国内生产总值)和投资耗钢弹性呈减弱趋势,未来一个时期,钢铁业必须适应“减速、稳步前进”。
世界钢铁协会原料委员会主席、新日铁住金原料采购部常务执行总裁KazuoTanimizu认为,全球经济进入适度增长阶段,中国经济呈现L型增长,中国钢铁消费正在缓慢下降,未来的增长将来自印度和东南亚、中东地区。
化解过剩产能须全球共同应对
安思捷表示,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和应对气候变化给钢铁行业带来了挑战,中国经济由投资驱动向消费驱动转型也需要一个过程。她同时强调,钢铁产能过剩是全球性问题,需要全球共同来解决。“在当前经济环境下,需要更加透明和更加自由的市场,要避免贸易保护主义,那只会增加消费者的成本。”她说。
王利群也强调,全球已达成共识——钢铁过剩产能的形成是个长期过程,产能过剩是市场经济发展进程中必然出现的一个阶段性现象。中国是钢铁生产大国、贸易大国、消费大国,更是负责任的大国,提出5年内化解1亿~1.5亿吨过剩产能的目标一定会实现。
据河钢集团副总经理张海介绍,河钢集团积极践行去产能政策,今年上半年,该集团粗钢产量同比减少约9%(为2202万吨),钢材产量同比减少约5%(为2120万吨),降幅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纪超则表示,2016年~2018年,宝钢将压减生铁产能357万吨,压减粗钢产能不少于920万吨。
数据显示,2011年~2015年,中国累计淘汰了落后和过剩粗钢产能9000万吨,今年1月~7月份,已完成化解过剩产能年度目标任务4500万吨的47%。此外,钢铁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已连续两年下降,2015年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11%。
钢企和矿山合作大于博弈
王利群表示,钢铁产能过剩已使矿山企业出现了分化,优势企业越来越强,结构调整效果明显。他希望矿山企业、钢铁企业、贸易公司共同维护铁矿石市场有序、稳定的定价体系,避免出现大的价格波动,给产业链均衡发展带来不良影响。“钢铁行业上半年出现了钢材价格理性回归和效益好转的情况,预示着钢铁产业链出现均衡发展的良好苗头。这种形势来之不易,需要产业链各方共同维护。”他强调。
KazuoTanimizu也认为,目前,钢铁企业和原料供应商都面临着非常艰难的商业环境,这两个市场密切相关,如果没有健康的钢铁市场,原料市场就不会获得改善。“中国正在实施钢铁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做法,有利于钢铁和原料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他说。
纪超也表示,钢企和矿山谁也离不开谁,合作大于博弈,应基于共赢的目标实现共同发展。
对于已有矿山提出改变长协定价至“指数+溢价”的模式,FMG首席执行官潘纳威(NevillePower)表示,作为市场定价(机制)的追随者,FMG一直致力于自身竞争力的提高,努力降低产品成本。“价格短期会有波动,但长期来看,还是围绕铁矿石本身的价值在变化。指数已经反映了铁矿石的价值,是目前最好的定价模式。”他告诉《中国冶金报》记者。
王利群认为,各国钢铁产业与国外矿山企业的紧密度更高,已形成相互依存发展的格局,这也就更需要上游矿山企业能够立足整个钢铁产业链均衡发展,努力形成钢铁产业链合理的价格传导机制。
“四大矿山产量持续增长,占海运铁矿石贸易量的比重越来越高。这也意味着,四大矿山在维护钢铁产业链均衡发展方面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王利群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