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企重组:如何书写钢铁业新篇章
发布时间:2016-09-30 浏览次数:887
2016-9-30 来源:中国冶金报
中国冶金报9月30日消息:日前,宝钢武钢正式获批重组,而有消息称鞍钢与本钢的重组也将在年内提上日程。未来一段时间,我国钢企重组项目将会陆续启动。钢铁业兼并重组连推大动作究竟剑指何方?又将如何实现竞争力1+1>2?
钢企重组大幕开启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李新创认为,从国际形势看,全球钢材需求总量进入平台期,钢铁产能过剩成为全球性问题,国际钢材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世界钢铁的产业形态、生产经营、发展方式正在经历深刻变革。从国内形势看,钢材消费总量、消费强度趋于下降,钢铁产业已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的主战场,提高钢材供给质量、优化钢材供给结构将是钢铁产业迈向中高端的新引擎。
宝钢武钢重组整合,强化中高端产品的竞争优势,可进一步巩固提高国内市场的领先地位。据悉,宝武重组后,中国有望诞生一家总资产超过7000亿元、年产能达到6000万吨、规模位列中国第一、全球第二的钢铁“巨无霸”。
两大钢企重组的背后是钢铁业多年身处困境的现实。数据显示,我国大中型钢企的利润从2007年1600多亿元的峰值水平,一路下降至2012年接近零值,再跌至2015年行业亏损600多亿元的状态。产能分散和布局不合理,也令行业雪上加霜。
内外交困之下,联合重组成为钢铁行业摆脱困境的必然选择和发展方向。“钢企重组不仅可以提高集中度,更好实现高水平专业化发展,增强竞争力,而且还可以有效化解过剩产能。在度过消费峰值进入减量发展阶段,强化联合重组不是简单扩大规模,而是提高效率和竞争力。”李新创指出。
新版钢铁业整合图逐渐清晰
目前,我国钢铁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市场供大于求。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粗钢产量8.04亿吨,占全球粗钢产量的49.5%,产能利用率仅为67%。多年来,我国钢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但高端的特种钢材严重依赖进口。
此前,工信部就《钢铁产业调整政策》公开征求意见时提出,到2017年,钢铁产能严重过剩矛盾得到有效化解,产能规模基本合理,产能利用率达到80%以上,行业利润率及资产回报率回升到合理水平。到2025年,前十家钢铁企业粗钢产量占全国比重不低于60%,形成3~5家在全球范围内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超大型钢铁企业集团,以及一批区域市场、细分市场的领先企业。国务院发布的《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提出,从2016年开始,用5年时间再压减粗钢产能1亿至1.5亿吨,行业兼并重组取得实质性进展。
“兼并重组将成为钢铁行业今后发展的主导,每个钢铁企业都要考虑‘我和谁重组、谁和我重组、我跟谁优化、谁跟我优化’。”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迟京东表示。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底,我国钢铁行业退出产能2126万吨,完成全年目标任务量4500万吨的47%。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日前表示,未来一段时间,钢铁企业间的兼并重组有望提速。据了解,关于鞍钢和本钢重组的相关事项也正在研究之中。
按照之前宝武两家企业“去产能”的目标:宝钢未来三年内压减产能920万吨;武钢今年退出炼钢产能442万吨、炼铁产能319万吨。
抓住机遇加快推进联合重组
钢铁市场依然充满着变数。2016年上半年,国内钢材市场出现回暖,钢材价格上涨。但钢铁行业产能过剩依然严重,供需矛盾依然突出。
花旗银行日前发布的研究报告称,世界最大的两个铁矿石出口国澳大利亚和巴西将分别在2020年年底前增加铁矿石供应量1亿吨,这将加剧供应过剩的局面。
中钢协数据显示,8月下旬以来的钢价持续下跌,全国钢材社会库存继续上升,因产量增长及需求不振积累的供需矛盾仍不容忽视。
“钢铁企业要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加快推进联合重组,加快钢铁企业自身的转型升级。”李新创认为,在去产能的背景下,钢铁企业间的兼并重组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能延续过去生产规模上的扩大,而是要转为多品种、小批量的定制化生产,“不强调规模,但竞争力要变成1+1>2”。
李新创认为,成功的兼并重组离不开四大方向:一要建设符合市场规律的竞争机制,真正实现创新引领发展;二要坚决退出无效低效资产,不能依靠优势企业搞“输血挂氧”式的救济,要在整合中扶优扶强,把优质资源配置给优势企业;三要抛开既有的运行惯性,全面做好新企业顶层设计,强化执行到位,切实提高效率和竞争力;四要坚持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实现可持续发展。
钢企重组大幕开启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李新创认为,从国际形势看,全球钢材需求总量进入平台期,钢铁产能过剩成为全球性问题,国际钢材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世界钢铁的产业形态、生产经营、发展方式正在经历深刻变革。从国内形势看,钢材消费总量、消费强度趋于下降,钢铁产业已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的主战场,提高钢材供给质量、优化钢材供给结构将是钢铁产业迈向中高端的新引擎。
宝钢武钢重组整合,强化中高端产品的竞争优势,可进一步巩固提高国内市场的领先地位。据悉,宝武重组后,中国有望诞生一家总资产超过7000亿元、年产能达到6000万吨、规模位列中国第一、全球第二的钢铁“巨无霸”。
两大钢企重组的背后是钢铁业多年身处困境的现实。数据显示,我国大中型钢企的利润从2007年1600多亿元的峰值水平,一路下降至2012年接近零值,再跌至2015年行业亏损600多亿元的状态。产能分散和布局不合理,也令行业雪上加霜。
内外交困之下,联合重组成为钢铁行业摆脱困境的必然选择和发展方向。“钢企重组不仅可以提高集中度,更好实现高水平专业化发展,增强竞争力,而且还可以有效化解过剩产能。在度过消费峰值进入减量发展阶段,强化联合重组不是简单扩大规模,而是提高效率和竞争力。”李新创指出。
新版钢铁业整合图逐渐清晰
目前,我国钢铁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市场供大于求。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粗钢产量8.04亿吨,占全球粗钢产量的49.5%,产能利用率仅为67%。多年来,我国钢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但高端的特种钢材严重依赖进口。
此前,工信部就《钢铁产业调整政策》公开征求意见时提出,到2017年,钢铁产能严重过剩矛盾得到有效化解,产能规模基本合理,产能利用率达到80%以上,行业利润率及资产回报率回升到合理水平。到2025年,前十家钢铁企业粗钢产量占全国比重不低于60%,形成3~5家在全球范围内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超大型钢铁企业集团,以及一批区域市场、细分市场的领先企业。国务院发布的《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提出,从2016年开始,用5年时间再压减粗钢产能1亿至1.5亿吨,行业兼并重组取得实质性进展。
“兼并重组将成为钢铁行业今后发展的主导,每个钢铁企业都要考虑‘我和谁重组、谁和我重组、我跟谁优化、谁跟我优化’。”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迟京东表示。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底,我国钢铁行业退出产能2126万吨,完成全年目标任务量4500万吨的47%。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日前表示,未来一段时间,钢铁企业间的兼并重组有望提速。据了解,关于鞍钢和本钢重组的相关事项也正在研究之中。
按照之前宝武两家企业“去产能”的目标:宝钢未来三年内压减产能920万吨;武钢今年退出炼钢产能442万吨、炼铁产能319万吨。
抓住机遇加快推进联合重组
钢铁市场依然充满着变数。2016年上半年,国内钢材市场出现回暖,钢材价格上涨。但钢铁行业产能过剩依然严重,供需矛盾依然突出。
花旗银行日前发布的研究报告称,世界最大的两个铁矿石出口国澳大利亚和巴西将分别在2020年年底前增加铁矿石供应量1亿吨,这将加剧供应过剩的局面。
中钢协数据显示,8月下旬以来的钢价持续下跌,全国钢材社会库存继续上升,因产量增长及需求不振积累的供需矛盾仍不容忽视。
“钢铁企业要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加快推进联合重组,加快钢铁企业自身的转型升级。”李新创认为,在去产能的背景下,钢铁企业间的兼并重组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能延续过去生产规模上的扩大,而是要转为多品种、小批量的定制化生产,“不强调规模,但竞争力要变成1+1>2”。
李新创认为,成功的兼并重组离不开四大方向:一要建设符合市场规律的竞争机制,真正实现创新引领发展;二要坚决退出无效低效资产,不能依靠优势企业搞“输血挂氧”式的救济,要在整合中扶优扶强,把优质资源配置给优势企业;三要抛开既有的运行惯性,全面做好新企业顶层设计,强化执行到位,切实提高效率和竞争力;四要坚持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