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巨无霸”开启行业整合大幕
发布时间:2016-09-23 浏览次数:740
2016-9-23 来源:经济日报
经济日报9月23日消息:国务院国资委9月22日发布消息称,经报国务院批准,宝钢集团有限公司与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实施联合重组,组建“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打造钢铁领域世界级的技术创新、产业投资、资本运营平台。宝钢集团及武钢集团旗下上市公司宝钢股份及武钢股份也将通过宝钢股份换股吸收合并武钢股份的方式实施联合重组。
22日晚间,宝钢股份、武钢股份两家公司同时发布《吸收合并报告书》,宝钢股份向武钢股份全体换股股东发行A股股票,换股吸收合并武钢股份。合并后的上市公司将成为全球钢铁上市公司中粗钢产量排名第三的“巨无霸”,业内人士表示,在本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提高行业集中度为目的的新一轮钢铁行业兼并重组浪潮下,同属央企的宝钢股份、武钢股份将起到示范作用,堪称我国钢铁行业发展历史上的里程碑事件。
上市钢企“巨无霸”诞生
从集团层面来看,宝钢集团与武钢集团合并重组后,将按照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的发展原则,实施“钢铁主业一业特强、相关产业协同”的业务组合,聚焦钢铁主业做精做强做优,引领示范行业转型升级,全面提升全球影响力,强化相关产业对钢铁主业发展的全面支撑,打造最具竞争力的绿色智慧钢铁产业生态圈。宝钢股份和武钢股份联合重组后,将战略目标确定为“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钢铁企业,成为最具投资价值的上市公司”。
宝钢集团与武钢集团重组后,将在重点产品、技术研发、销售网络、业务布局、采购管理、剪切配送、物流体系等多个领域深度挖掘协同效应,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减少重复投资、降低运营成本,推动企业提质增效。
从股份公司层面来看,根据《报告书》,宝钢股份和武钢股份的换股价格以上市公司审议本次换股吸收合并事项的董事会决议公告日前20个交易日的股票交易均价为市场参考价,并以不低于市场参考价的90%作为定价原则,换股价格确定为:宝钢股份4.60元/股、武钢股份2.58元/股。由上述换股价格确定武钢股份与宝钢股份的换股比例为1∶0.56,即每1股武钢股份的股票换0.56股宝钢股份的股票。
同时,宝钢股份将吸收合并武钢股份,武钢股份现有的全部资产、负债、业务、人员、合同、资质及其他一切权利与义务由武钢有限承接与承继,自交割日起,武钢有限的100%股权由宝钢股份控制。
一旦交易达成,合并后上市公司将实力大增,无论是从营收还是产量,都将成为全国钢铁产业无可争议的“巨无霸”。在上市公司层面,合并后上市公司将在全球上市钢铁企业中粗钢产量排名第三,在集团层面,产量规模将超过河北钢铁,仅次于欧洲钢铁巨头安赛乐米塔尔位列全球第二。
引领新一轮行业重组潮
目前,我国钢铁行业面临着产能严重过剩,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数据显示,2015年度中国钢铁行业粗钢产量8.04亿吨,占全球钢铁行业粗钢产量的49.5%,产能利用率仅为67%。近年来,钢铁消费量呈现逐年递减趋势,钢材消费将总体进入下降通道。
有观点认为,产能利用率过低、供需严重失衡将成为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中国钢铁行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因此,化解钢铁行业产能过剩工作成为了钢铁行业脱困、调整、转型升级的首要任务,攻坚之战。
与此同时,我国钢铁行业过于分散,也影响化解过剩产能政策效果。2015年度中国钢铁行业前十名市场占有率回落至34.2%,产业集中度降至近十年来的最低点。
2015年3月份,工信部就《钢铁产业调整政策》公开征求意见,提出进一步组织钢铁行业结构优化调整,加快兼并重组,到2025年,前十家钢企粗钢产量全国占比不低于60%,形成3至5家在全球有较强竞争力的超大钢铁集团。2015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去产能”作为2016年全国经济工作的五大任务之一,要求自2016年起,用5年时间压减全国粗钢产能1亿至1.5亿吨。
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两家公司的重组将成为钢铁行业整合的标杆,起到示范的作用,同时也被寄予更高希望。
业内人士认为,两企业联合重组,符合钢铁行业“去产能”、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集中度,有利于平衡内部产能,对不同生产基地和不同产线协同整合,加快淘汰和关停一批低效和无效产能。两企业联合重组,也是深化国企改革、建立健全市场化体制机制的重要举措,符合建设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的方向,有利于推动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强化商业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提升企业竞争力,有利于集中资源开发应用前沿技术,进一步提升战略产品的技术研发能力,逐步形成以技术研发优势为基础的大型钢铁集团,为提升我国钢铁工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作出贡献。
整合后产生协同效应
公告显示,宝钢股份和武钢股份合并后会优化两家钢铁上市公司资源配置,推动合并后上市公司提质增效。二者在区位、研发、采购、生产、营销、产品、技术创新、企业文化等方面都将发挥协同效应。
目前,宝钢股份的生产主要集中于上海宝山、南京梅山和湛江东山三大生产基地,武钢股份生产主要集中于武汉青山。
宝钢股份和武钢股份合并后,上市公司将全面统筹四大钢铁生产基地布局,全面整合国内沿海沿江战略区位,多角度、体系化整合钢铁主业区位优势,合理分工布局周边市场,有序对接中国和全球客户,辐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区域。二者将通过生产基地的布局优化,在原料、成品运输仓储等方面采用集约化调配,实现降本增效。
在研发方面,宝钢股份、武钢股份均拥有实力雄厚的研发资源,合并后上市公司将整合研发资源,集中优势力量,共享服务平台,提升研发效率。
采购协同方面,合并后上市公司将受益于原材料及资材备件采购规模的扩大、物流配送及仓储管理优化以及与供应商良好信誉的共享,从而降低企业的综合采购成本。
对于我国钢铁企业来说,除了产能严重过剩之外,还存在高端领域缺乏竞争力的短板。
在这方面,宝钢股份和武钢股份在高端产品领域走在了市场的前列,二者具备很强的薄板制造能力。除板材系列产品外,宝钢股份在钢管、武钢股份在重轨、桥梁结构钢方面各具优势。
通过合并重组,二者可以快速移植和整合各自在汽车板、硅钢、镀锡(铬)板、工程用钢、高等级薄板等领域的成果,迅速提升钢铁制造能力,强化二者核心及重要战略产品的优势地位,担负起高端产品的研发重任,打造产能结构优化的全品种钢材制造巨头。
在营销协同方面,合并的上市主体将整合二者的营销服务体系,打造行业领先的超前服务优势。在渠道整合方面,二者将通过第三方服务平台欧冶云商,实施“一体两翼”战略,建成最具竞争力的钢铁服务共享生态圈。
22日晚间,宝钢股份、武钢股份两家公司同时发布《吸收合并报告书》,宝钢股份向武钢股份全体换股股东发行A股股票,换股吸收合并武钢股份。合并后的上市公司将成为全球钢铁上市公司中粗钢产量排名第三的“巨无霸”,业内人士表示,在本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提高行业集中度为目的的新一轮钢铁行业兼并重组浪潮下,同属央企的宝钢股份、武钢股份将起到示范作用,堪称我国钢铁行业发展历史上的里程碑事件。
上市钢企“巨无霸”诞生
从集团层面来看,宝钢集团与武钢集团合并重组后,将按照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的发展原则,实施“钢铁主业一业特强、相关产业协同”的业务组合,聚焦钢铁主业做精做强做优,引领示范行业转型升级,全面提升全球影响力,强化相关产业对钢铁主业发展的全面支撑,打造最具竞争力的绿色智慧钢铁产业生态圈。宝钢股份和武钢股份联合重组后,将战略目标确定为“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钢铁企业,成为最具投资价值的上市公司”。
宝钢集团与武钢集团重组后,将在重点产品、技术研发、销售网络、业务布局、采购管理、剪切配送、物流体系等多个领域深度挖掘协同效应,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减少重复投资、降低运营成本,推动企业提质增效。
从股份公司层面来看,根据《报告书》,宝钢股份和武钢股份的换股价格以上市公司审议本次换股吸收合并事项的董事会决议公告日前20个交易日的股票交易均价为市场参考价,并以不低于市场参考价的90%作为定价原则,换股价格确定为:宝钢股份4.60元/股、武钢股份2.58元/股。由上述换股价格确定武钢股份与宝钢股份的换股比例为1∶0.56,即每1股武钢股份的股票换0.56股宝钢股份的股票。
同时,宝钢股份将吸收合并武钢股份,武钢股份现有的全部资产、负债、业务、人员、合同、资质及其他一切权利与义务由武钢有限承接与承继,自交割日起,武钢有限的100%股权由宝钢股份控制。
一旦交易达成,合并后上市公司将实力大增,无论是从营收还是产量,都将成为全国钢铁产业无可争议的“巨无霸”。在上市公司层面,合并后上市公司将在全球上市钢铁企业中粗钢产量排名第三,在集团层面,产量规模将超过河北钢铁,仅次于欧洲钢铁巨头安赛乐米塔尔位列全球第二。
引领新一轮行业重组潮
目前,我国钢铁行业面临着产能严重过剩,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数据显示,2015年度中国钢铁行业粗钢产量8.04亿吨,占全球钢铁行业粗钢产量的49.5%,产能利用率仅为67%。近年来,钢铁消费量呈现逐年递减趋势,钢材消费将总体进入下降通道。
有观点认为,产能利用率过低、供需严重失衡将成为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中国钢铁行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因此,化解钢铁行业产能过剩工作成为了钢铁行业脱困、调整、转型升级的首要任务,攻坚之战。
与此同时,我国钢铁行业过于分散,也影响化解过剩产能政策效果。2015年度中国钢铁行业前十名市场占有率回落至34.2%,产业集中度降至近十年来的最低点。
2015年3月份,工信部就《钢铁产业调整政策》公开征求意见,提出进一步组织钢铁行业结构优化调整,加快兼并重组,到2025年,前十家钢企粗钢产量全国占比不低于60%,形成3至5家在全球有较强竞争力的超大钢铁集团。2015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去产能”作为2016年全国经济工作的五大任务之一,要求自2016年起,用5年时间压减全国粗钢产能1亿至1.5亿吨。
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两家公司的重组将成为钢铁行业整合的标杆,起到示范的作用,同时也被寄予更高希望。
业内人士认为,两企业联合重组,符合钢铁行业“去产能”、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集中度,有利于平衡内部产能,对不同生产基地和不同产线协同整合,加快淘汰和关停一批低效和无效产能。两企业联合重组,也是深化国企改革、建立健全市场化体制机制的重要举措,符合建设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的方向,有利于推动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强化商业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提升企业竞争力,有利于集中资源开发应用前沿技术,进一步提升战略产品的技术研发能力,逐步形成以技术研发优势为基础的大型钢铁集团,为提升我国钢铁工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作出贡献。
整合后产生协同效应
公告显示,宝钢股份和武钢股份合并后会优化两家钢铁上市公司资源配置,推动合并后上市公司提质增效。二者在区位、研发、采购、生产、营销、产品、技术创新、企业文化等方面都将发挥协同效应。
目前,宝钢股份的生产主要集中于上海宝山、南京梅山和湛江东山三大生产基地,武钢股份生产主要集中于武汉青山。
宝钢股份和武钢股份合并后,上市公司将全面统筹四大钢铁生产基地布局,全面整合国内沿海沿江战略区位,多角度、体系化整合钢铁主业区位优势,合理分工布局周边市场,有序对接中国和全球客户,辐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区域。二者将通过生产基地的布局优化,在原料、成品运输仓储等方面采用集约化调配,实现降本增效。
在研发方面,宝钢股份、武钢股份均拥有实力雄厚的研发资源,合并后上市公司将整合研发资源,集中优势力量,共享服务平台,提升研发效率。
采购协同方面,合并后上市公司将受益于原材料及资材备件采购规模的扩大、物流配送及仓储管理优化以及与供应商良好信誉的共享,从而降低企业的综合采购成本。
对于我国钢铁企业来说,除了产能严重过剩之外,还存在高端领域缺乏竞争力的短板。
在这方面,宝钢股份和武钢股份在高端产品领域走在了市场的前列,二者具备很强的薄板制造能力。除板材系列产品外,宝钢股份在钢管、武钢股份在重轨、桥梁结构钢方面各具优势。
通过合并重组,二者可以快速移植和整合各自在汽车板、硅钢、镀锡(铬)板、工程用钢、高等级薄板等领域的成果,迅速提升钢铁制造能力,强化二者核心及重要战略产品的优势地位,担负起高端产品的研发重任,打造产能结构优化的全品种钢材制造巨头。
在营销协同方面,合并的上市主体将整合二者的营销服务体系,打造行业领先的超前服务优势。在渠道整合方面,二者将通过第三方服务平台欧冶云商,实施“一体两翼”战略,建成最具竞争力的钢铁服务共享生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