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世行料大宗商品“崩溃潮”将续 金属价跌17%
发布时间:2015-07-28  浏览次数:877
                                                     2015-7-28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世界银行最新发布的《大宗商品市场展望》,预计在市场供过于求、经济下行、美联储加息预期升温和美元持续走强的交叉影响下,今年下半年大宗商品市场的颓势仍将持续,真正复苏可能要到2016年,其中金属价格跌幅为17%(4月的预测为12%),黄金或下跌12%

SMM网讯:近期,大宗商品价格全线走低,年初风头正劲的金价此前更一度出现闪崩727日,原油、铜、天然气、铂金、玉米、大豆、小麦等大宗商品延续跌势。下半年,大宗商品会利空出尽、重迎升势吗?哪些国家又将是未来的主要驱动力?

世界银行(世行)最新发布的《大宗商品市场展望》(下称报告”),预计在市场供过于求、经济下行、美联储加息预期升温和美元持续走强的交叉影响下,今年下半年大宗商品市场的颓势仍将持续,真正复苏可能要到2016年。报告预计,较之2014年,2015年能源类跌幅将达39%,非能源类下跌12%,其中金属价格跌幅为17%(4月的预测为12%),黄金或下跌12%,铁矿石跌幅更高达46%

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和印度两国的大宗商品需求则是主导复苏的关键因素。中国和印度的需求主要由两方面因素主导,一是两国追赶发达国家人均大宗商品消耗量的潜力,二是两国经济增速和人口增长趋势。报告称。

2015年大宗商品市场颓势难改

纵观世行对于2015年各类大宗商品价格的预测,几乎全线呈现负增长,可见,下半年仍然积重难返。

世行预计能源类价格总体将下降约39%。就石油而言,全球年均增速料同比上升1.5%,或140万桶/日,但值得注意的是,从去年下半年至今年年初,油价近乎腰斩。此后,三大主要OEDC地区产量有望创自2005年来的最高纪录。全球石油需求在2016年料将放缓至1.3%,或120万桶/日。

中国消耗量占全球1/2的热能炭(thermalcoal)价格在今年二季度下挫4%,受累于中国进口量的显著下滑。报告预计,煤炭价格将在2015年下跌17%,未来增幅也或将为历年来最低。

天然气价格在今年二季度暴跌13%,日本液化天然气(LNG)的进口量暴跌31%,主因是油价走低的滞后效应。世行预计今年天然气价格在三大主要市场仍将大幅下挫,分别为美国(-36%),欧洲(-24%),日本(-35%)

金属(metal)价格在2015年预计将下跌17%,主要受累于新增产能和中国需求放缓。世行更是预测铁矿石(ironore)或将录得46%的最大跌幅,主要由于澳大利亚和巴西的新增产能扩大。此外,锡价预计将下挫30%,铝、铅、锌、铜等价格都或将持续下行,这一判断主要缘于当前的库存、产能过剩。

就贵金属(preciousmetal)方面,2015年黄金开局良好,但由于美联储加息预期、美元走强都使金价暴跌。一季度实物金需求受到印度的强劲需求提振,中国需求仍受抑制,部分受此前股市繁荣的影响。

总体而言,世行预计贵金属价格料将在2015年下降9%,主要受累于投资需求放缓,供应过剩的铂金价格或将领跌25%,银价预计下跌22%,金价料将下挫12%,强美元是主要原因。此后,投资需求仍将成为贵金属价格的主要动力。下行风险包括美联储加息和美元走强,若美国增速低于预期,或将助推金价。

此前,世界黄金协会(WGC)中国区董事总经理王新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表示,由于此前股市的火爆、楼市回暖、人民币汇率趋稳等因素,降低了黄金对中国投资者的吸引力,观望气氛较强;相比之下,印度在传统上偏爱黄金,视其为实际货币,加之印度卢比贬值,黄金消费十分可观。不过,季风气候对印度黄金需求影响较大,由于天气将影响农作物,一旦农业丰收,百姓手头富裕便会购金。

中印或主导大宗商品走势

在一片颓势预期下,大宗商品市场是否能够起死回生?中国和印度的人口以及GDP在全球的占比之高人尽皆知,两国的大宗商品需求究竟对未来的价格有多大影响?

如果两国能赶超OPEC国家的人均大宗商品消耗水平,或是印度增长进一步向工业转型,金属、原油和煤炭需求料将持续强劲。报告预计。

回顾2000年以来的十几年,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经历了持续的强劲上行周期。更有研究人士表示,这是过去150年间的第四个超级周期”(supercycle)。新兴市场,尤其是中印的强劲需求则扮演了主角。其中,中国的金属、煤炭消耗量同期上涨50%(印度为3%9%)

报告分析称,两国的人均消耗量走势、经济增速和人口变化可能是主导过去和未来大宗商品价格的主要因素。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鲁格曼(PaulKrugman)也认为,2007年后中印两国收入增长是驱动粮食价格的主因。

就经济增速而言,2002~2012年,新兴市场年均增速达6%,势头为过去40年来之最。相较之下,中印两国同期年均增速分别高达10.3%7.4%

就人口变化而言,截至2014年,两国总人口占全球1/3,两国GDP占全球1/6

受上述两大红利推动,2000~2014年,中国一次能源消耗量实现三倍增长,印度则翻了一番,占全球能源消耗的28%2014年,中国能耗增速放缓至3%,印度增速仍然强劲。

值得注意的是,工业品和粮食的增幅似乎有所不同。报告指出,事实上,包括金属和煤炭等工业品消耗量与经济活动成正比,而粮食(尤其是谷类)消耗量则与人口增长紧密相关。中印人口占比始终稳定在37%,然而其经济活动增速则以三倍从2000年的5%增至16%。因此诸如收入弹性较大的大宗商品,如一次能源和金属,其增速远远大于如谷类等收入弹性较小的商品。

2000~2014年,中国增长由工业驱动,其中基础设施、制造业和建筑对中国增速的贡献达约1/2,印度为1/4。因此,中国工业生产在过去20年间增加5倍,当前较印度高8倍。

世行预计,如果未来中国人均大宗商品消耗量趋近OECD水平,全球一次能源需求将显著上升,印度也是如此。

当前,在一次能源方面,中国仍远远低于OECD人均消耗水平,金属消费量则持平;印度在一次能源、金属、谷类、食用油方面都大幅低于OECD和世界平均水平。

就增速预期而言,中国增速将在2017年放缓至低于7%的水平,此后,中国也将不断从工业驱动增长模式向服务驱动增长模式转型,因此金属消费量将放缓。相比之下,到2017年,印度增速仍有望维持在7%以上的水平。

至于人口增速预期,报告表示,根据联合国人口统计数据,中国人口增速预计将在未来十年间不断放缓至年均0.3%的水平,印度人口增速将快于中国,约在未来十年保持1%。可见,印度持续强劲的人口增速料将抵消部分中国人口增速放缓的影响,支撑全球农产品消耗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