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能源革命的概念和五点具体要求。
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但长期高能耗的经济增长方式,使能源排放量大幅度增长。 随着生产与技术的进步,能源技术革命将引发新工业革命已成为广泛共识,美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以及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国家,都在投入巨资和热情推动能源技术革新,抢占新工业革命的制高点。
推动能源革命,消费革命要先行。 这是由中国庞大的能源能耗总量及其日益严峻的环境压力决定的。 满足普遍能源需求仍是能源政策目标,但追求“用更少的能源做更多的事”将成为政府能源政策的核心。 当下,改变以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消费已经成为全社会共识,这有助于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能源持续稳定的供给,是能源安全的核心,也兼顾着国家能源消费安全。 能源供给革命,从国内角度看主要是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从国际角度看则主要是加强能源交流、形成多元供应,促进能源消费结构转变。 这里有两层含义,一是能源供应增速应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二是在能源增量环节中实现煤炭替代。
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离不开技术革命的支撑。 能源技术革命包括供给和消费两方面,它影响着能源供给和能源需求。 供给侧的技术革命是由消费侧推动的,而消费侧的技术支持内涵和外延会宽泛一些。 例如,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进步推动燃料汽车替代等。 消费侧的技术进步不仅对能源本身有重要影响,而且也会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技术进步的动力也更强劲。
能源体制革命是能源领域最需要的,可以作为判断能源革命成功与否的标志。 长期以来,我国在能源管理上采取的多是计划经济思维。 国企垄断和价格“管制”,是两个最大的问题。 虽然在经济高速发展时期,能源国企可以满足能源需求的快速增长,但是,国企竞争力不够、效率相对低下、垄断寻租等问题,都是促进能源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障碍。
因此,“还原能源商品属性”,首先要明确何为能源商品,这是定价政策的基础。 而健全的能源法治体系,是还原能源商品属性的重要依据。 政府要从思想上彻底转变能源管理思维,立足于相关政策的战略前瞻性、规划性和指导性,充分利用市场机制,更多地采用经济激励和财税补贴政策来完善能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