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6日,工信部公告了首批36家符合《铝行业规范条件》的企业名单,迅速成为有色金属行业舆论的热点,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热烈议论。
《铝行业规范条件》和首批“红名单”的意义,不仅仅是在于加强行业规范和准入管理、化解电解铝的产能过剩,更多的体现了国家有关部门重建行业生态平衡和市场秩序的决心与力度。 近几年来,就有色金属产量而言,中国已经是很多品种的世界第一大国。 数字虽然光鲜,问题也随之而来。 产能无序扩张、产业集中度低、资源保障力弱、市场恶性竞争、环保压力大等等,成了全行业挥之不去的跗骨之俎和老大难问题。 种种乱象,造成了全行业的大面积亏损,产业的生命力被严重透支。 首批“红名单”的公布,无疑给全行业敲响了警钟,行业规范不再是轻飘飘的一纸文件,而是高悬头顶的利剑。 再不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任由行业生态继续恶化,你的企业真的可能会被强制性关停。 只有尊重市场规律,把着力点放在环保、节能、质量和社会责任上来,才能保证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首批“红名单”的公布,也给全行业传递了一个信号,新一轮的兼并重组和产业升级已经来临。 企业众多、大而不强,是我国大部分行业普遍存在的“硬伤”。 这种现状造成的最直接后果,就是产能过剩和贸易摩擦。 比如我国的电线电缆业,有近5000家企业,而法国总共只有4家企业,但是每一家都在世界赫赫有名。 一种电缆配件产品,法国的品牌卖到1700元一个,而我国温州的同类产品企业则非常自豪地报价:6块钱一个,可以打8折。 准入门槛过低,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企业为了争夺市场和生存空间,只能陷入价格竞争和互相倾轧的泥潭。 这种现象,在有色金属行业中也同样屡见不鲜。
每一个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走完原始积累和规模扩张之后,优胜劣汰和兼并重组是必由之路。 看水浒的时候,我们津津乐道于梁山好汉的珠联璧合和所向披靡,但是,如果没有“三山聚义打青州”时的兼并和重组,也就没有了后来的“108将”,水泊梁山也就失去了和北宋朝廷抗衡的资本和能力。 有色金属工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大部分已经完成了量的积累,走到了转型升级的临界点,到了打造有色金属行业“108将”的关键时候。 铝企业“红名单”的公布,既是一种警示,也为全行业的全面转型升级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
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稳步推进,行业规范将会越来越全面和普遍。 工信部原材料司陈学森处长日前透露,《铜冶炼行业规范条件》也已走完全部程序,不日即将公布。 当规范成为一种常态并且深入人心,当质量、环保和能耗的规范成为企业的自觉定律,有色金属工业强国的梦想也就为期不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