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莫让运作体系差别成为绊脚石
发布时间:2013-09-17  浏览次数:907

——澳大利亚前驻华大使Geoff Raby把脉中国资源企业海外投资

2013年9月16日  中国矿业报 

新闻导读:澳大利亚前驻华大使Geoff Raby(芮捷锐博士)近期接受媒体采访,就当前中国的资源投资者的投资倾向,中企过去几年来的海外投资经验对未来走出去的影响,以及中国未来矿业并购趋势等问题分享了他的观点。  

澳大利亚前驻华大使Geoff Raby(芮捷锐博士)近期接受媒体采访,就当前中国的资源投资者的投资倾向,中企过去几年来的海外投资经验对未来走出去的影响,以及中国未来矿业并购趋势等问题分享了他的观点。

记者:中国的资源投资者这些年积累了哪些海外投资经验?对下阶段的走出去战略有何影响?

Raby:中国的资源投资者大概从2005年开始走出去,还处于早期阶段。我认为有两股力量推动着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一是国内企业希望尽快使其海外资产实现多样化,二是中国对世界资源和能源的需求增加。当然,这其中既有政府的支持,也有企业抱着淘金的心态而为之。

我们要提醒投资者,海外的资源项目投资难度很大,需要非常谨慎。当然,中国的投资者也已经交了很多学费。过去几年来,他们也在不断反省过去投资的失误之处。我认为,中国投资者目前已经度过了这段试错阶段,正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境外投资变得更平衡、稳健了。

我觉得中国投资者主要学到3方面的经验:境外投资需要进行尽职调查,并随时保持警惕;不一定要百分之百地控股,并且要雇佣当地管理团队;雇佣熟悉投资地的专业顾问,如投资银行、律师、公共事务管理人员等这些过去中国投资者不愿投入的方面。

记者:过去十几个月来全球矿业市场低迷,那么,中国投资者的投资情绪如何?现在的情况是买入机会吗?

Raby:全球来看,矿业并购活动是减少了,中国投资者的并购活动也有所减少。其中部分原因是中国投资者在重新评估过去的投资失误,变得更加谨慎了。我认为,这种谨慎态度对中国投资者或是对投资接收方都是有好处的。因为,接受投资方也不希望因投资失败而毁坏自身的名誉,所以谨慎态度是值得欢迎的。

但是,我认为,以历史标准来看,矿产品价格还是处于较高水平的,这也是因为受到了过去十年价格高涨支撑的影响。

中国的经济增速可能会保持在7%8%左右,相对于中国的经济规模来说,这样的增速可能意味着中国需要更多的资源。其他新兴市场的经济增速会比较慢,经济实力也相对较弱,但矿产品价格长期来看形势还是非常令人乐观的。

虽然在过去几年矿业繁荣时期投产的项目当前的产品市场价格较高,但价格虚高的情况还是有所收敛。而且,资本支出(CAPEX)也在下降,尤其是在像澳大利亚这样的国家。所以,我认为,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当前确实存在很多并购良机。当然,这不该是出于压力而为,而应该确认是好的交易才出手。

记者:中国要维持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对获取境外矿业资产的需求有多大?

Raby:一国的资源需求可以依赖国际市场。我认为对于中国的资源安全和长期增长需求来说,没必要非得获取海外资源资产。而一直以来中国投资者之所以这样做,可能是因为中国担心会过度依赖海外供应,因此,希望可以切实获取到外国资产。

我要举一个并未获取资产的例子,如中国成都的一家锂电池生产商天齐公司对澳大利亚泰利森锂业有限公司(Talison Lithium)的收购,就是一项垂直整合。

记者:中国资源投资者的背景是否发生了变化?是否出现了新一波的私人基金和私人投资者?

Raby:是的,发生了很大变化。过去四五年来,中国对境外资源的私人投资大大增加了,既有个人投资者也有基金投资者(主要来自香港)。刚才我提到的天齐公司就是私企,它花费了大约8.7亿美元很快就完成了对泰利森的收购,其间,很好地发挥了澳大利亚专业顾问的作用。这也是中国私企海外投资成功的案例。相比之下,有些企业的收购却拖了好几年,最后无果而终。

记者:一年多来,中国投资者和外国企业的并购交易出现下滑,交易不成功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各自面临的挑战是什么?

Raby:我认为主要的问题之一是,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到双方基本达成最终的交易价格时,才能得知是否得到中国有关部门批准。而对于外商来说,只有确认购买者已经同意了所有的价格并且有支付能力,才会达成最后的交易价格。在外企文化中,董事会必须不断地向股东通报交易进展,如果董事会不能确定其购买者是否有最终的权力或能力决定交易的话,是很难向股东交代的。我觉得这就是双方运作体系的差别,这就使一些并购案例进展得非常艰难。因此,对于外企的董事会来说,要确认何时向股东提出并推荐并购交易就是一件很难判断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