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2日 中国矿业报
杨绍祥怎么也不会忘记这几年利用共享的地质资料为自己所在单位找矿所带来的便利。
作为一名湖南省基层地勘单位的高级工程师,两年前,他想尽“千方百计”终于获得了一张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开发的地质资料产品——全国1∶50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的光盘。“这几年用起来,特别爽。”他说,“虽然地质图里面去掉了地理底图等涉密信息,但是对于我们地勘单位找矿来说不碍事,一样的好使。”
当然,更令他难以置信的是,有一天他竟能和这些产品的设计者们“面对面”地坐在一起,了解最新的产品,还可以提出要求和需求。
7月26日,在辽宁省沈阳市召开的地质资料服务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座谈会上,他和与会的数十家地勘单位、矿山企业的代表一起有了新的收获——“馆藏实物地质资料目录”、“78个整装勘查区地学文献专题数据库说明”……
他们“大胆”地提出意见:希望今后地质资料的借阅能更加便捷、“1∶20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也能脱密后制成光盘、1∶5万等更大比例尺的基础性地质资料以及更多航遥、物化探的地质资料能尽早地实现共享。
其实,这样一种地质资料的“供需对接”只是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深入推进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为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提供服务的一个缩影。用国土资源部储量司副司长许大纯的话说,目前全国“上下一盘棋”,正按照统一的部署和要求,在夯实服务基础、开发服务产品、强化服务能力、提升服务水平等方面全面推进。
汇交→共享
众所周知,地质工作的重要成果就是地质资料。它是后人开展地质工作的重要基础,具有形成成本高、应用范围广、可重复利用等特点。实现地质资料共享可以避免重复工作和投资,提高工作效率和效益。
世界各国十分重视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工作,他们均明确规定,地质工作项目形成的地质资料须向国家汇交,并且应当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
我国对地质资料管理历来十分重视。目前,我国馆藏地质资料十分丰富,这些地质资料在我国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地质资料汇交是一项基础工作,也是地质资料管理工作的永恒主题。一年前,2012年7月27日,国土资源部下发了《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深入推进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为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提供服务的通知》(简称“45号文”),提出的目标就是要实现找矿突破和地质资料管理“双赢”。也就是说,地质资料在服务找矿突破的同时,在服务上、在汇交管理上也要实现突破,提升管理水平。
目前,我国地质资料汇交网上监管已全面实施,资源汇聚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据介绍,全国各省(区、市)均已统一安装和使用地质资料汇交监管平台,导入地质资料监管数据18.5万条,已通过汇交监管平台发放地质资料汇交凭证1227个。通过利用汇交监管平台,已基本实现了对成果、原始和实物地质资料汇交的全程监管,保证了地质资料能够按时汇交,加强了地质资料汇交凭证的统一发放管理,提升了地质资料汇交的监督管理水平,提高了地质资料汇交工作效率。
记者了解到,近3年来,全国共汇交地质资料40992种,大部分省(区、市)的汇交量都在500种以上,天津、辽宁、黑龙江、湖南、广东、重庆、青海等7个省(区、市)已将所有馆藏资料全部数字化,并初步搭建了数字地质资料馆框架。
对涉密地质资料的管理是实现共享的难点所在。座谈会上,全国地质资料馆的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了涉密地质资料六大处理方法——
一是“删”:完全删除地质图中地理底图等涉密信息;二是“留”:在删除涉密信息的同时,对地质图中的部分可公开地理信息进行保留;三是“替”:删除地质图中地理底图等涉密信息,并用测绘局公布的公众版地形图替换;四是“转”:利用测绘局的脱密技术将1∶25万地质图进行转化脱密处理;五是“插”:使用外置插件技术进行脱密处理;六是“分”:进行分区域服务,对非敏感区提供地质图公开服务。
集群→服务
地质资料汇交和数字化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为开展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提供了基础和保障。
然而,来自于勘查工作的地质资料,仍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深化认识,从而指导实践,因此,服务地质找矿是永恒的主题。
从2008年开始,国土资源部连续多年为保增长、保红线即“双保”工程提供地质资料信息服务,在抗震救灾、抗旱打井以及各地的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目前,我国已经构建起了“五大平台、一个支撑”的地质资料信息集群化服务体系框架。
记者了解到,全国地质资料馆保管自我国开展地质工作以来取得的全部重要地质资料,共约12万种,拥有海量电子数据,包括各类地质资料、地质大调查成果、图文数字化和其他业务等电子数据。与此同时,全国各省(区、市)加快了推进整装勘查区和重点成矿区带地质资料服务集群化的步伐,已经完成了78个整装勘查区地质资料数据库建设并在网上发布,发布了我国1∶20万、1∶25万和1∶50万共1601幅地质图及报告、说明书,免费提供利用,方便了地勘企业和社会利用地质资料。同时,全国地质资料馆等单位开展涉密地质资料脱密研究,并为社会所广泛利用。
另外,全国钻孔数据库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已经完成了全国钻孔基本信息清查工作,目前已建立了全国地质钻孔基本信息清查数据库。该数据库已为国土资源部“双保”工程和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提供服务。通过重要地质钻孔数据库建设试点工作,已基本确定了重要地质钻孔的筛选标准、数据库建库标准和建库内容,开发完成了地质钻孔数据采集软件。
全国地质资料馆的服务有多种形式,有传统的借阅服务、邮寄服务、电子阅览服务等基础服务,还可以提供网上浏览与下载服务。
尤为一提的是,该馆还可以为抗震、抗旱、重大工程、找矿突破等提供专题服务,实现了“你提需求,我们来开展服务”的新创新。
“我们还要继续结合工作实际,不断总结工作新经验、新方法,坚持‘公共服务、全面覆盖、互联互通、逐步推进、共同参与’的基本原则,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产业化工作。”许大纯说。
提升→产品
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是我国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的战略举措,也是我国矿政管理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提升服务质量、拓宽服务渠道,是地质资料馆藏机构与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一线的地勘队伍进行需求对接的最好方式。
众所周知,地质资料具有公共产品的特性:可以重复利用、可以重新开发、可以长期利用。按照一般的规律,找矿工作主要是在前人的工作和认识的基础上,深化形成新的认识,然后再进行部署。这样可以减少重复工作,避免资金浪费,有利于提高找矿效率。
在“45号文”的统一部署安排下,全国众多地质资料馆藏机构均针对性地开发了一系列地质资料服务产品。
这次座谈会上,由全国地质资料馆、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辽宁省国土资源厅信息中心等开发制作的为整装勘查区服务的资料包、钻孔分布图等专题产品,由西安地调中心以及中国地质图书馆研发的支撑找矿突破行动的信息产品等,均做了展示、推介和赠送。
据了解,除了这些单位外,还有山东、江苏、湖南、青海等省市也都开展了系列工作,围绕矿证管理、服务找矿等需求,集群地质资料信息,开发地质资料服务产品,为本省区内的整装勘查区或者成矿区带提供服务。
全国各地质资料馆藏机构的主动服务意识让参加会议的地勘单位、矿山企业的代表赞不绝口——“这次会议的形式很好,内容很实”,“会议发布的新的产品非常喜欢”,“地质资料馆藏机构这种主动服务令人称赞”……
当然,提升的空间没有止境。这次会议又对他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整合形成可满足不同需求的系列化、集群化的地质资料信息产品,同时要全面开展包括固体矿产和油气在内的钻孔数据库建设工作,要进一步做好服务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专题产品开发工作。
价值→效应
当前,全国上下都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次产品推介座谈会就是地质资料部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各馆藏机构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自选动作。
他们主动服务地勘单位、矿山企业,赠送服务产品,促进找矿突破,一方面为部工作目标实现提供支撑,另一方面也使地质资料工作接地气,了解用户需求,从而改进工作作风。
座谈会上,许大纯提出,各地质资料管理部门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宗旨意识和服务意识。以条例和规章制度为镜,对照公众的需求,找出差距,勇于正视缺点和不足,深入挖掘并分析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全面提升地质资料服务的方式、方法,提升地质资料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他还对构建地质资料新的服务机制,完善地质资料服务制度,不断提高服务水平提出了具体要求:要构建地质资料服务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良好机制,要完善服务制度,加强对服务人员培训。
他表示,各地质资料馆藏机构要对照《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实施办法》、《涉密地质资料管理细则》等有关规定,对本单位的服务制度进行清理,对不符合法律法规及部规定的制度,要尽快予以修改完善。要对地质资料借阅服务人员进行地质资料管理规章制度、保密规章制度、服务礼仪等方面的培训,落实《地质资料服务公约》的各项要求。
“各级地质资料管理部门和馆藏机构都要充分利用网站、报纸等媒体发布地质资料服务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消息和产品,让地勘单位、企业乃至全社会了解地质资料工作及成果。”他最后表示,目前国土资源部正准备发布《关于提供服务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专题产品的公告》,让广大用户了解本次座谈会推介的专题产品,包括产品名称、产品功能、使用对象、获取方式等,方便用户借阅利用。
从不断强化汇交工作,到不断实现资源共享;从不断提高数字化水平,到不断创新服务形式;从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到不断开发服务产品,全国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工作对于科学部署地质找矿、减少重复工作、避免资金浪费意义重大,也引发了不断促进找矿突破的“多米诺骨牌”效应。
而这或许也正是地质资料信息服务工作的市场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