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境外矿产勘查风险重重 注意十大误区
发布时间:2013-06-08  浏览次数:877

                                                2013年6月7日  中国有色网

    近年来,境外矿产勘查投资成为热门话题,吸引了各路人马的眼球。广西有色国际公司总经理陈华梁有着20多年的矿业投资经验。他认为,到境外做矿业勘查投资,一定要树立一个国际化经营的理念,调整好我们的思维方式,适应国际环境和当地的环境,要融入勘查业的商圈,避开投资运作的误区,这样才能提高境外勘查的成功率。为此,他特意总结了境外矿产勘查投资和运作存在10大误区。

  误区一,矿产潜力占决策权重过大。
  到境外去做矿业投资,找矿潜力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同时也要重视勘查开发的条件,项目运作的条件,相关法律法规、政治环境等等。“我们要了解它的基础设施建设得怎么样,有没有水,有没有电,有没有其它的原辅材料,或类似的开发条件。”陈华梁举例说。此外,还有关于勘查类的资料能不能获得、资料是否齐全、劳动用工、技术服务等运营条件,矿业法、劳工法、税法、环保法等法律是否适合矿业开发,政局是不是稳定等等。这些企业都要注意到。
  在这个前提下还有一个误区:我们的判断往往局限于这个项目的地层构造条件、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矿化显示、物化探异常,而不考虑这个项目是不是重要的成矿带、能否形成重要的工业类型、有没有可能形成富矿存在的信息显示。如果这些方面考虑不周到,就如同把金钱丢到水里去了。

  误区二,境外勘查就是做项目。
  把境外的勘查项目当成一个项目来做本身就是一个误区。有地调专家曾精辟地提出,到境外进行矿产勘查不是做项目,而是开展矿产勘查的国际化经营,一定要体现“经营”二字。我们的企业做项目的时候,按照项目的规划、立项申请资金,进行设计,获得审批,然后勘查运作,提交成果,提交报告验收。但是来到境外之后,企业就是老板,必须按照商业经营的理念操作,融入到国际矿业勘查的商圈和资本市场,同时还得研究所参与矿业项目存在的风险,投下去的钱什么时候才能收回来,哪个阶段回来,能回来多少。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这个矿能不能开发。不能开发的矿,企业做得再好,报告写得再漂亮也没有用,没有人会接手不能开发的矿。

  误区三,评价矿床的视角发生了一些偏差。
  这其中的原因主要是中国和境外的矿床不一样。我们的企业往往是参照国内的一些经济参数来做国外的项目——国内的工业指标能达到,或者储量规模能达到,它就是一个成功的矿。这往往会对我们判断找矿的成效有一些误导。
  举例来说,某企业在赞比亚和刚果(金)一个铜矿带上找到了一个含铜0.95%的铜矿,这要是在国内是相当好的铜矿,但实际上这个矿没有开发价值。因为世界各国对铜矿的边界品位基本上都定在1%,实际开发要达到2%,如果没有到这种程度,地下开采就不具备价值。

  误区四,矿业权的面积越大越好。
  在开始时,我们可以圈一些比较大的矿权,但对这些大矿权每个政府一定会收取一定的费用。另外,还得考虑探矿权的流动性——如果这个国家有很多的空白地带让你去登记,你圈了它一大片,却不能很好地流动的话,也是没有用的。在做勘探的时候,要尽快选到我们的靶区、重点突破的区域,要敢于放弃,把一大片勘探地中没有价值的部分尽快地剔出去,这才能体现我们境外勘查经营管理的水平。

  误区五,商业性矿产勘查信息不足。
  筛选矿业勘查信息要从商业的角度进行,才能提高成功率。境外矿产勘查的信息有公益性的,也有商业性的。一般来讲,公益性的是政府公开的信息,可以从大的构造方面、大的成矿条件方面去了解和筛选,但它不是决定性的,因为其时效性不够。商业性的可以从矿产勘查的杂志、报纸,公司的网站、信息公司、会展等方面获得。
误区六,被所谓的“好项目”所迷惑。
  曾经有一家中国的企业在“走出去”时,被一国外的合作公司隐瞒了一件事:该公司投资的矿原来是小规模开采,有环保事故,需支付一笔巨额的赔偿。由于整个矿无论从技术开发条件,还是盈利情况来讲都是很好的,该公司因此被迷惑住了。
  陈华梁还提到了一个今年3月份找到的信息:某矿资源量4000多万吨,铜、镍、钴都有,但是现在股价只有几厘钱,市值只有280多万加元。为什么这么一个看起来挺好的企业,市值会这么低?我们要不要去看一下?他认为,根本没必要去调查,过低的市值必然存在着陷阱。

  误区七,勘查的市场主体定位不明确。
  原因就是我们“走出去”的习惯是,什么都是自己做:我们不仅是投资商,还是运营商、承包商。这样会大量分散我们的精力。有一家矿业公司在境外做钾盐勘查工作,建立一个精干的、熟悉市场的勘查工作团队,他们只做市场方案,至于钻探、化验、编写报告等等环节,完全就使用当地的公司。3年前,他们已经控制了钾盐资源量8.9亿吨,这就属于比较成功的案例。

  误区八,境外的合作者选择不当。
  到境外投资,我们一般首先选有华裔背景的公司合作,因为方便沟通,也会选当地的私营公司。私营公司也好,华营公司也罢,他们熟悉当地的情况,很容易拿到当地比较容易拿到的矿进行合作,因为这样的矿代价比较低。也有与当地国有公司合作的,他们能力也大,但破坏力也大,所以并不太建议企业选择这样的公司作为合作伙伴。
  陈华梁建议选择上市的初级勘查公司。他表示,这类公司有比较好的技术管理团队,选的矿权也是比较优质,股价也比较低,也就是进入的成本比较低,退出的机制也很顺畅。此外,它信息的真实性也受到证券交易所和公众的监督,甚至可以全球性经营。

  误区九,不重视大宗矿产品的物流条件。
  每吨价值不超过300美元的矿产资源,例如铁矿石、锰矿石、钾盐、铝土矿,企业必须要特别看重它的物流条件,有没有港口,有没有铁路。以几内亚芒杜铁矿为例,它距离海边600千米,资源量达到了23.9亿吨。这个矿很大、很富,在100多年前就已经被发现了,但到现在还没有被开发出来,就是因为这600千米路在山区,如果要修铁路,加上码头,总投入将超过100亿美元。

  误区十,陷入原住民、土地主的困扰。
  在境外,很多矿区的当地居民都是用钱摆不平的。陈华梁出示了一份勘查公司和原住民签的备忘录,总计13条,其中很多提到的是要给现金、股票、股权、期权,要承诺承包工程、就业、培训,甚至还有一条是矿产勘查过程中的摇动费——也就是说你在钻探的时候把我的鸟、鱼吓着了,你就要给我补偿,如果你做不到这些,你就别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