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7日 中国矿业报
煤炭产业链延伸指以原煤开采为基础,生产经营系列煤炭产品和与之关联的下游产品的综合发展模式。根据国内外的经验,煤炭矿区产业链延伸综合发展包括:原煤及原煤洗选加工形成的多品种的系列煤炭产品,用动力煤及洗选加工副产品等低热值燃料发电,用炼焦煤炼焦及焦油加工生产煤化工产品,生产煤化工产品,用矿区电力发展高耗能产业产品,用煤炭及其它原料生产建筑材料,开采和利用共伴生矿物及煤层气,经营矿区铁路及专用线等。由此形成了以下几种产业链延伸模式:煤-电产业链延伸模式,煤-电-运产业链延伸模式,煤-电-焦-化产业链延伸模式,煤-气-化产业链延伸模式,煤-电-运-高能耗项目产业链延伸模式,煤-煤液化-化工产业链延伸模式。
可见,发展煤化工是延伸煤炭产业链条的重要方式之一,不过,发展煤化工产业也面临一些问题。煤炭矿区产业链延伸对调整矿区产业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但产业链延伸并没有从根本上摆脱资源约束,而且一些产业链延伸项目属于新兴产业,科技含量高,投资巨大,存在资源风险、技术风险、经济风险和政策风险等诸多风险。
并非想象中的美好
发展煤化工需直面一系列问题的制约。首先,就我国的传统煤化工来说,主要面临的挑战是产品产能过剩,产业集中度低,布局分散,多数企业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就现代煤化工来说,虽然在我国发展时间不长,但由于盲目发展,产能增长过快,如煤制甲醇等项目目前就面临着严重的产能过剩、效益急剧下滑等问题。
其次,煤化工产业资源消耗高,节能减排任务艰巨。目前,低碳经济正成为新一轮国际经济的增长点和竞争焦点,其核心是建立高能效、低能耗、低排放的发展模式。煤化工产业能耗高、资源消耗高、二氧化碳排放多,产业发展面临资源、环境的约束和节能减排的压力。在煤的转化过程中,有大量的碳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排放出来。例如,以煤为原料生产1吨甲醇,要排放出3.85吨二氧化碳;生产1吨醋酸,要排放出1.81吨二氧化碳。大力发展煤化工将使我国在碳减排方面承受更大的国际压力。因此,妥善解决二氧化碳的出路和利用是发展现代煤化工的关键问题。
第三,现代煤化工发展消耗水资源过多。我国是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而煤炭资源与水资源大体呈逆向分布,煤炭资源丰富的地区多数缺乏水资源。现代煤化工的发展需要大量的水资源支持。例如,生产1吨直接液化的油品约需耗水10吨,生产1吨间接液化合成油约需耗水11吨,不采用空气冷却的甲醇装置生产1吨甲醇也需耗水5吨左右。如果不考虑水资源平衡,盲目发展煤化工必将会对当地的水资源以及环境带来破坏性的影响。因此,有效解决水资源和水处理问题是发展现代煤化工产业的又一基本条件,加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节水技术的开发应用对现代煤化工的发展至关重要。
第四,煤炭资源强力开发会使煤化工发展风险加大,长期稳定的资源难以得到保障。现代煤化工产业对煤炭资源的消耗非常大,煤制烯烃、煤制油生产吨产品对煤炭的需求量分别为6吨和4吨左右,拥有丰富、廉价的煤炭资源是发展现代煤化工的前提条件。尽管相对石油、天然气资源,我国煤炭资源较为丰富,但煤炭主要用于发电。2011年,在我国消耗的36.9亿吨煤炭资源中,发电约占53%,钢铁工业和建材工业合计约占29%,化工仅占4%。未来我国煤炭仍将主要用于发电,可供现代煤化工产业发展的煤炭资源量有限。即便在部分煤炭资源十分丰富的地区,由于其基础设施薄弱,发展也受到一定限制。
面临人才和技术制约
现代煤化工属于技术、人才密集型产业。当前,许多大型现代煤化工技术仍处于示范阶段,要实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还需要一个过程,需要大量研发、设计、施工、生产、运营等方面的高素质人才。目前从事煤化工技术研发以及工程应用的人员,大多是从石油化工等其他技术领域转行而来,因此,高素质人才缺乏是对现代煤化工产业发展的一个严峻挑战。
应该看到,在我国现代煤化工示范项目中应用的煤化工技术多数为首次进行大规模工业化,仍存在着以下风险:一是尽管示范阶段在技术上可行,但尚未经过长周期稳定运行的考验。二是目前煤化工的“三废”处理技术尚不十分完善,距离真正的“零排放”仍有不小距离。三是在工程、技术、经济等方面尚未得到充分验证,还需要进一步集成优化和升级示范,距技术完全成熟还有一定的距离。四是现代煤化工产业具有较高的投资强度。例如,煤制烯烃万吨产品的投资约1.6亿元,是石脑油制烯烃万吨产品投资额的3倍~5倍;煤制油万吨产品投资约1.3亿元,是原油炼制万吨产品投资额的8倍~10倍。因此,发展现代煤化工面临的经济风险不可忽视。
从技术上看,一些产业链延伸项目的技术开发尚不成熟,在实施过程中还面临着较大的不确定性,存在技术风险。以煤炭地下气化技术为例,虽已证实技术和工程可行性,但技术尚不成熟,存在一系列有待解决的问题,如气化过程很难控制,冒顶可能严重干扰气化过程,使地下水进入气化带,烟煤加热膨胀产生塑性变形会阻塞气化通道,煤气中的固体颗粒和焦炭会堵塞和腐蚀管道等。就煤制油这一最热门的煤化工项目来说,在世界范围内,还没有完全成熟的科学技术和工业化发展的成功经验。
“逢煤必化”当警惕
近年来,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发展煤化工的热情很高,使煤化工的产业化建设过度超前。一些地区“逢煤必化”的现象较为突出,我国煤化工发展已经出现了低水平重复建设、项目同质化的过热迹象。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已建煤制烯烃(甲醇制烯烃)规模176万吨/年,地方及企业拟建规模超过3000万吨/年;国家已批准开展工作的煤制天然气项目规模151亿立方米/年,地方及企业拟建规模超过1000亿立方米/年;已建成煤制油规模158万吨/年,地方及企业拟建规模超过3000万吨/年;已建成煤制乙二醇规模20万吨/年,地方及企业拟建规模超过500万吨/年。
对于拥有十分丰富煤炭资源的地方来说,大力发展煤化工产业尚可以理解,但有些地方出现“逢煤必化”现象就不应该了。而且,投资过热还造成了煤化工产业布局不合理。例如,目前多个大型煤化工项目布局在我国中东部的煤炭调入区,这不仅与我国限制在煤炭调入区建设煤化工项目的政策相违背,而且还将面临原料价格上涨带来的成本上升风险,以及中东部地区环境容量较小带来的环保压力。
应算好成本效益账
煤制油等煤化工产品的生产成本要受到煤炭价格的直接影响,在煤价上涨的情况下,一些煤化工产品在经济上是否有利需要进一步进行评估和核算。近期,原油价格已经达到90美元/桶左右,而煤炭价格的下滑,对煤制油、煤制甲醇等煤化工项目无疑是利好的征兆。
一些煤炭产业链延伸项目的前期投资较大,有较大的投资风险。根据专家估计,煤炭液化项目每建设1万吨油的生产能力,约需要投资1亿多元人民币。此外,替代品的市场价格会影响煤炭延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如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对水煤浆市场就有着很大影响。水煤浆是代油产品,2吨水煤浆可以替代1吨重油使用,油价下跌必然对水煤浆构成威胁。神华集团在实施煤炭液化项目时,对石油产品价格变化对项目的影响所作评估认为,当油价下降10%,该项目内部收益率将下降3个百分点。此外,煤炭开采成本的增加或外部煤炭市场价格的升高,都会增加煤炭液化的成本,从而影响其市场竞争力。
一哄而上对煤化工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无疑将带来一些无法解决的隐患。总体来说,当前我国大力发展煤化工产业既有机遇,又有挑战。从我国目前的资源状况和市场需求来说,必须采取大动作、下大力气把煤化工产业规划好、设计好、建设好、发展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