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2013报道之一:投资增速望小幅回升
发布时间:2012-12-18 浏览次数:1012
2012年12月18日 经济参考报
盘点 投资减速致经济放缓2012年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主要是由投资减速导致的。2012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前三季度同比下降4.4个百分点,从而直接导致国内生产总值(GDP)少增1.1个百分点。
中国社科院经济学部主任陈佳贵说,长期以来,我国形成了政府主导、投资驱动为主要特征的经济增长发展方式和与其相适应的产业结构,投资占GDP的比重在逐年上升。今年虽然出口增速下降的速度高于投资,但是由于投资对GDP贡献率远高于出口对GDP的贡献率,所以投资增速下降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影响最大,而首当其冲的就是与其紧密相关的钢铁、水泥、平板玻璃、大型机电设备制造等行业。
考量投资减速,陈佳贵归纳了三方面的原因:一是房地产投资大幅度下降。前三季度,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只增长了15.4%,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16.6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也同比下降16.5%。二是高铁、高速公路建设减速。前三季度铁路建设投资下降了12.4%。三是清理地方融资平台,减少了地方政府的融资渠道和办法,使地方政府用于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投资大量减少。
进一步说,今年的投资减速和国家调控密切相关。中国投资协会副会长张汉亚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2012年是国家执行“十二五”规划的第二年。改革开放以来的各个五年规划时期,第二年投资增速低于第一年都是国家为防止经济“过热”加大调控力度的结果。这一次也不例外。主要是国家采取实际上是“从紧”的货币政策和“最严厉”的房地产业调控政策导致的。
随着投资的增速放缓,其内部结构也出现了恶化迹象。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高耗能行业投资不断加快。国家信息中心副研究员徐策介绍说,2012年高耗能投资延续了2011年年初以来的加速增长态势,1至10月累计同比增长21.7%,较上年同期加快3.4个百分点。在经济放缓背景下,各地为确保实现经济增长预期目标,甚至个别地区希望“弯道超车”,对高耗能投资的审批或有放松,尤其是中西部地区。这不利于投资结构优化,同时对未来完成节能减排任务也形成较大压力。
二是高加工度制造业投资减速明显。徐策说,2012年前三季度,高加工度行业投资累计同比增长23.5%,较上年同期减缓11.5个百分点,反映了制造业投资结构升级趋缓。这一方面受需求端整体趋弱的大环境影响,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企业新一轮固定资产设备更新的意愿不高。
展望 明年增速将小幅回升
展望2013年投资走势,多数机构认为将出现小幅回升。
张汉亚预测,2013年投资增长将超过2012年,达到24%左右。他认为明年投资保持稳定增长的促进因素主要来自政府,至少有五个方面。一、2013年是中央政府的换届年,从历次政府换届之后的表现来看,新一届政府都非常关心第一年的经济发展业绩。二、2012年3月之后国家推行的扩大内需政策和措施,绝大多数是促进投资增长的,将在2013年上半年开始明显见效。三、2013年是我国“十二五”规划时期的中间年,我国投资项目建设的周期在3年左右,为保证按时完成规划的各项战略目标,规划确定的绝大多数投资项目必须在2013年全面展开建设。四、2013年也是各级地方政府换届之后的第一年。2012年在国家提出“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之后,许多地方政府积极响应,提出了宏伟的投资项目建设计划,开工了许多新的项目,这些项目中的大部分要在2013年才能进入投资建设的高峰期。五、国家各部门在2012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新36条)配套政策将在2013年深入贯彻执行。
农业银行也认为2013年投资增速将回升。该行高级宏观经济分析师李莉说,从三大类行业推算,制造业投资增速温和复苏但不会大幅反弹,房地产投资将进入平稳期,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继续上升;预计民间投资增速也将回升。明年投资增速预计约为23.5%。
不过机构同样普遍预计,2013年投资增速的回升幅度也不会太大。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提出,2013年抑制投资的因素包括:中小企业经营困难,融资难题有待解决,民间借贷成本较高,民间投资快速增长的潜力无法释放;出口需求持续不振,外向型企业经营困难、投资意愿受限,企业去产能化风险较大;节能减排推行,“三高一低”(高投入、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行业会受到抑制;房地产市场调控仍将继续,地方政府土地出让收入减少,地方投资冲动受到财力约束;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依然存在。“综合判断,预计2013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1.5%左右,比2012年上升1个百分点。”他说。
焦点 制造业投资重“扩两头”
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要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业整体素质。从目前情况看,由于制约明年投资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于制造业投资难以快速增长,结合国家经济结构转型战略,有选择的增加制造业投资很可能成为明年稳投资的着力点之一。
国家发改委投资所战略室副主任王元京表示,如把制造业分为以大宗农产品和煤炭、铁矿、油气等原料生产为代表的上游产业,以农副食品加工、纺织、木材加工和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等原材料制造行业为代表的中游产业,以运输车、大飞机、数控机床等资本品生产和以食品、服装、家具、手机等消费品生产为代表的下游产业,那么“扩两头”将是结构优化与稳定增长的主旋律。
王元京说,进入到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之后,我国产业结构失衡与内需不足的矛盾集中体现在“中间大、两头小”。一方面,中游产业生产能力过大,对上游原料产业需求压力过大,对下游产业供给压力过大;另一方面,上游产业产能不足以满足工业化巨大需求的矛盾长期存在;再一方面,处于产业链下游的高精尖制造业上不去,中国制造外国“芯”,装备主机“空壳化”,产业规模小,市场满足率低,创造不了原材料的大订单。“形象地说,中国产业犹如足球队,中场过于臃肿庞大、前锋与后卫过于弱小。”
要解决这一问题,也就同时需要三方面规划。第一,扩大上游产业供给能力。一是挖潜,包括:加大资源能源勘探力度;提高节约利用、高效开发水平;形成一批重要矿产能源与资源的战略接续区。二是开源,包括:高效发展包括核电、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在内的新能源;深化国际能源资源开发和加工互利合作,构建资源再生和回收利用体系;加大资源的国际化保障力度;形成国际能源资源的供给基地。
第二,抓中游产业的稳定与优化。首先,严格控制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五大原材料产业的总量,淘汰落后产能,推进节能减排,优化产业布局,提高产业集中度。其次,培育发展新材料产业,加快传统基础产业升级换代,推动原材料工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第三,扩张下游产业的供给能力。一方面,扩大小康型消费品供给能力。重点扩大公租房、新能源汽车、数字文化、体育用品、医疗服务、教育培训、旅游专列、养老产业等多样化、多层次消费品产业生产能力。另一方面,扩大高端制造业供给能力。重点开发高铁、轨道交通、大型新能源发电装备、节能锅炉、数控机床、机器人等高端与先进制造业产品。
除了加强制造业投资,还需要适当扩大公共投资。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一鸣表示,这包括继续投资高速铁路等铁公机项目,在城市兴建医院、养老院和停车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