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有声有色”融入“网上网下”
发布时间:2019-10-08  浏览次数:668

2019年10月8日  来源:中国有色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使主流媒体具有强大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形成网上网下同心圆……
    随着新时代全媒体不断向纵深发展,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应运而生。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有色行业新闻宣传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为有效推动行业内全媒体全方面发展,中国有色金属报社将新闻宣传培训,聚焦在了媒体融合的重心上,为参训学员提供了一场多媒介、全方位、广角度的采、编、发“饕餮盛宴”,为下一步新闻媒体如何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画好了“路线图”。
    融入网上网下同心圆,需要守正出新创造价值。创新是新闻媒介充满活力的表征,是新闻媒体创造价值的主要推动力量。新时代的全媒体要在坚持舆论导向“守正”的基础上,力求在形式上、内容上、表现方式上不断推陈出新。当下,在“人人都是麦克风”的大环境下,各行、各业、各界的新闻宣传表现形式,争先恐后、铺天盖地,新闻宣传队伍也是鱼目混珠、良莠不齐。有的新闻宣传主体单位,传统媒体基础还未打牢,就急于打造新兴媒体产业链,从而出现审核机制不规范,采访编辑不严谨等新闻虚假、哗众取宠等现象;而有的新闻宣传主体单位安于现状、固步自封,对受众的需求置若罔闻,“坐地画牢”地沉醉于按部就班的“自娱自乐”中。传统的东西固然经典,而创新宣传载体也是势在必行,并且是势不可挡的。德国思想家、作家歌德曾经说过:“不断变革创新,就会充满青春活力;否则,就可能会变得僵化。”没有哪一个行业,哪一个企业能够在“原地踏步”中实现可持续发展。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叫不醒的装睡人”没有生存的空间,“跑得慢”也是死路一条。必须大胆运用新技术、新机制、新模式,改变不合时宜的新闻宣传模式,以标新立异的新闻宣传手法吸引更多的“粉丝”,才能实现社会效应的最大化和最优化。
    融入网上网下同心圆,需要资源共享经纬互动。结构合理、差异发展、协同高效的全媒体传播体系,是实现新闻素材“一次采集、集中存储、多种载体、多元传播”的理想化模式。无论是传统的纸媒、电视、广播,还是新兴的网站、APP、微信公众号、微博等,都有其对应的受众群体,而这些群体之间交叉分布,无法明确界定,也并非固定不变。面对这样一个错综复杂的新闻宣传架构,媒体中心就好比一个“中央厨房”,从后台把“输入”通道打通,将采集来的主料、辅料进行科学整合,然后根据客户不同需求,烹饪成不同口味的“菜肴”,以类似于“一鱼多吃”的表现形式呈现出来,纵横交错地输送到各类用户终端,满足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在经纬互动的过程中,受众会逐步从以往“听众型”向“用户型”转变,新闻事实也会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吸附”,媒体中心逐步从单一的管理体制向跨媒介管理体制转变,将多媒体客户端由过去的“简单罗列”变成真正的“相互交融”,由此从多层次、多角度上掌握舆论主动权,发挥正确舆论导向。
    融入网上网下同心圆,需要相互包容优势互补。传统文化中“有容乃大”这句名名言,似乎给全媒体发展指明了方向、规划了路径,一个顺应时代潮流的合众连横式“媒介大联盟”正在形成。传统媒体运行时间已久,管理机制相对较成熟,层层把关的审核机制让新闻更具可信度和权威性。新兴媒体则以传播速度快、运营成本低的优势,让传统媒体在推出效率和传播效果上望尘莫及。两者就如同手工刺绣和机械缝纫。在机械缝纫发明之时,多数人都认为传统的手工刺绣工艺会被淘汰。然而,时间证明,费时费力的手工艺品,不但没有在人们视线中消失,而且以其更加昂贵、高端的形态亮相。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亦是如此,相互之间工艺流程不可替代,而又能根据宣传作用的不同、传播方法的差异和客户需求的不同,形成相辅相成、优势互补的大网络、大格局。新媒体看似将新闻宣传工作的“门槛拉低”,实际是全媒体将新闻宣传工作的“门槛提升”。新时代全媒体的多样性,倒逼新时代媒体人必须努力学习更多的业务知识,掌握采访、编辑、制作,以及软件硬件工具的应用等各项技能,从提高媒体内容入手,做实做细基础工作,提高媒体产品质量和宣传作品品质,从而提高全媒体行业竞争力。
    扎根基层、深入一线是企业媒体人成功的途径;扑下身子、沉下心来是企业媒体人成功的密码。每一次的付出都是一次增加见识的机会,每一次的历练都是一次增长才干的机会。相信,在全媒体的同心圆中,有色大家庭成员企业必将会“有声有色”,描绘出属于自己的更加精彩的那一轮光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