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俞章法代表:加快我国创新中心建设
发布时间:2021-03-10  浏览次数:557

2021年3月10日 来源:中国有色金属报

1

当前,世界范围内正在孕育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全球化竞争呈现新发展态势。出席今年两会的全国人大代表,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俞章法对记者表示,发达国家和创新型国家相继出台重大举措,加快完善国家创新体系,从而推动科技创新。

2016年,工信部、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联合发布《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实施指南》;随后,工信部、科技部、发改委分别提出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和产业创新中心,旨在通过政府引导,形成行业共识,集聚整合创新资源,加快构建完善国家创新体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形成新一轮创新发展格局,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2016年,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启动建设;2017年底,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和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建设思路相继明确。截至目前,我国已认定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16家,国家技术创新中心3家,国家产业创新中心3家。

俞章法总结道,三类创新中心建设目的、组织形式、资金来源基本一致:以集聚行业创新资源、打造高效协同创新生态系统为建设目的;以多主体的独立法人实体形式组织运营;拥有多元化的资金渠道并强调自我可持续发展能力。与此同时,三类创新中心又各有特点:制造业创新中心主要定位于突破行业关键共性技术,其他两类创新中心的功能定位相对分散;产业创新中心布局领域较为宽泛,其他两类创新中心聚焦行业相对明确;三类创新中心功能任务大体一致,但特色不同;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突出“公司+联盟”,技术创新中心可采用三种形式建设。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兴国之计、强国之基。习总书记指出,要进一步突出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转化的主体,变“要我创新”为“我要创新”。促进科技和经济结合是改革创新的着力点,也是我国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的地方。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聚集产业发展需求,集成各类创新资源,着力突破共性关键技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培育产学研结合、上中下游衔接、大中小企业协同的良好创新格局。

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作为新型创新载体、作为发挥举国体制推动科技创新的新举措,对优化制造业创新生态网络、提升制造业持续创新能力、突破“卡脖子”技术、牢牢掌握科技创新自主权、推动我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跃升等,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迫切的现实意义。

针对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俞章法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建立跟踪评估机制,提高运行效果。“由于我国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为高效达到预期建设目标,我认为应对目前已建成的制造业创新中心,进行一次全面认真、客观公正的评估考核,总结先进的经验和做法,优化完善评估考核机制。”他对记者说。

二是持续优化完善创新中心的建设,保障可持续发展。俞章法表示,在对制造业创新中心跟踪评估和考核的基础上,应结合国家最新出台的科技创新政策和改革举措,在保持创新中心相对独立的原则下,进一步优化完善组建方式、运行体制机制,包括股权结构、政策资金支持、创新团队持股等,确保制造业创新中心可持续健康发展。

三是加强与国家现有创新资源的结合,完善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俞章法认为,制造业创新中心的建设如能与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创新改革充分结合,可以在更高层面上建设涵盖基础理论、应用技术到产业化的创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