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3日 来源:中国有色金属报
在6月28~29日召开的“2019年中国铜加工产业年度大会暨中国(绍兴)铜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900余名业内人士聚集一堂,共同交流中国铜加工产业发展经验和技术创新信息,探讨产业发展形势和热点问题。
本届论坛上,智能制造、自主创新、产品特色、绿色发展、产融结合等五个关键词成为了大家热议的重点,可以从中感受到行业发展的脉搏、现状和趋势。
关键词之一:智能制造
智能制造是中国乃至全球制造业发展的总趋势,是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的必由之路。智能制造的发展也将带动铜加工产业结构的升级。
但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党委副书记、中国有色金属加工工业协会理事长范顺科在会上发言时指出,相比其他行业,铜加工行业智能制造的差距较大。
浙江海亮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赵学龙也表示,铜加工流程长、工序多、规格繁杂、产品纵横交错,在一定程度上局限了整体生产连续自动化、智能化的实施。谈到我国铜合金智能制造发展的主要趋势时,他认为,高速度、高精度、高效化将是现代化的铜加工技术发展的主流方向之一。以增强复合加工、缩短工艺流程,减少生产环节、生产工序和生产辅助过程为目的的集成控制一体化自动化生产线成套设备、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生产单元,将成为铜加工自动化的主流及未来发展方向。
同时,赵学龙指出,在铜加工智能制造持续递进、持续发展的过程中,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包括近终型短流程工艺装备技术的研发、原辅材料的分类、分选,一致性、稳态化的自动制造技术以及小批量个性化和柔性化的自动调节等等。
中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工程设计部部长赵京松也表示,信息化、智能制造是铜加工未来发展方向,但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要充分利用国家政策支持以及外部资源,做好前期规划,标准规范先行、先易后难、科学的分步实施是实现智能化的可行之路。
为推动有色金属企业转型升级,提升企业生产智能化能力,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今年4月,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启动了《有色金属行业智能制造建设指南》的编制工作。范顺科表示,下一阶段,加工协会将根据国家智能制造总体部署,分领域制定铜加工行业智能制造规划方案。
关键词之二:自主创新
自主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解决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受制于人局面的重要支撑。
但目前我国铜加工产业自主创新仍然偏弱,存在研发和应用脱节的问题。范顺科表示,我国铜加工产业自主创新存在追求规模和速度、关注创新不及时、产学研没有完全融合、上下游协同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
可喜的是,加大自主创新的能力与实力已成为行业企业共同努力的方向,近年来在新合金、加工技术等方面取得了技术突破。宁波兴业盛泰集团有限公司近年来加大了研发力度,开发出一系列高性能铜合金板材,形成了替代进口的趋势;江西铜博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超薄双光4.5um锂电池铜箔性能指标领先同行业;陕西斯瑞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研发出了真空自耗电弧熔炼生产触头材料工艺,完成了铜铬(含铬10%~50%)系列铜铬触头材料的工艺开发。
“未来解决中美贸易摩擦问题和走高质量发展之路,都要依靠加大研发创新力度。”陕西斯瑞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文斌说。
范顺科建议企业要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重视专利、标准、科技成果、跟踪前沿技术,推动中国技术、中国装备、中国产品、中国标准“走出去”。
关键词之三:进口替代
高性能铜合金材料产品位于我国新材料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重点产品之列,根据国家“十三五”战略材料发展目标,到“十三五”末,我国经济发展急需的百余种关键战略材料应全面实现国产化,关键战略材料综合保障能力超过70%。
尽管2018年我国铜加工材产量占世界比重超过60%,近年来进出口差额也在逐渐减少,但从产品进出口结构来看,许多高端产品仍主要依赖进口。
据不完全统计,每年从欧美、日本和韩国进口的高端铜板带达12000吨以上。
航天电连接器专家杨奋为表示,尽管某些重点型号用电连接器已国产化,但生产高可靠电连接器关键零件所需的高弹性金属材料等仍依赖进口。
作为一名曾致力于导弹、火箭等航天金属材料国产化研究的老专家,看到许多关键零件材料都依赖进口十分揪心。杨奋为强调,关键基础材料和芯片一样是国家核心技术,是一个国家具有强大实力的象征。强国必须从关键基础材料抓起,它是一项耗资巨大、见效慢,但意义不亚于飞船、商飞、高铁的国家系统工程。
在目前的环境形势下,实现替代进口不仅将助力国内产业升级,对国防建设也具有战略意义。“从2018年起,我们要在3~5年内,全面替代进口。”范顺科表示。
关键词之四:绿色发展
环境保护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宁要青山绿水,不要金山银山”也体现了国家对于环境保护的决心和力度。而绿色发展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绿色发展理念的不断推进与落实,企业环保及节能减排的压力也在不断加大。
“环保和安全生产是硬约束,是红线。”范顺科提醒企业当发展与环保出现冲突时,必须将环保放在首位。他建议行业企业加快研究先进的节能、减排和降耗技术,提升“三废”治理和工业固废的资源化利用水平,推广采用绿色能源,生产绿色产品,创建绿色工厂,形成绿色工业园和产业链。
关键词之五:产融结合
铜是基本金属中金融属性最强的产品,随着国内资本市场持续开放,国内企业并购、“走出去”的增加,有色金属行业产融结合的程度也在不断深化。
为了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上海期货交易所推出了上期标准仓单交易平台,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开展期现结合、仓单换串、期现套利、地区套利、品牌套利、基差交易、拓展购销渠道、仓单融资等业务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上海期货交易所大宗商品部总监助理蒋晓全博士就标准仓单交易平台的主要功能进行了介绍。
浙江海亮股份有限公司净库存管理部部长斯挺如在会上分享了该公司在利用套期保值规避、防范风险方面的经验。安徽楚江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王刚则在会上介绍了楚江新材在通过资本运作进行并购重组方面的经验。
王刚指出,随着行业集中度的不断提高以及产业发展速度的不断加速,投资规模体量会越来越大,铜加工企业如果不依靠资本市场只靠积累的话,会很难做大。
范顺科表示,铜加工企业应用好期货工具,做好套期保值。有条件的企业应积极谋划上市,借助资本市场力量实现企业增值、财富增值、资产增值、品牌增值。而上市公司则要加大企业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力度,充分发挥铜兼有商品属性和金融属性的特点,把铜产品作为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结合的载体,加强资本的流动性,促进资产增值,防止资金链断裂。